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表示,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方面,交通運輸部將優化政務辦事流程,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物流簡證減費、提質增效,預計今年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300億元以上。
據戴東昌介紹,交通運輸部始終將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專項的工作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聚焦攻堅補短板。圍繞服務國家的重大戰略、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等重點任務,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51億元,其中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8029億元、23452億元和969億元,交通運輸近年來投資一直維持在高位運行的狀態。此外,一些重點項目取得新進展,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張高鐵、延崇高速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開工和投產運行,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骨骼系統”。與此同時,補上農村公路建設的短板,去年新改建農村公路29萬公里,其中貧困地區17.8萬公里,提前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扶貧目標,建成農村地區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合計9000公里。
二是千方百計降成本。緊緊抓住降低物流成本這個關鍵,全力推進交通運輸物流領域簡證、減費、增效,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印發《降低交通物流成本的工作方案》,通過降低公路、港口等收費,發展多式聯運,推進無車承運人發展,提升城市配送發展水平,以及推動貨車“三檢合一”等各種方式,2019年公路水路領域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大約804億元。
三是多措并舉增動能。加快推進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應用創新,推動交通運輸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培育交通運輸新業態。聯合人民銀行等部門印發《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截至2020年4月底,發放網約車車輛運輸證95萬余張、駕駛員證208萬余張。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新技術,推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交通旅游服務大數據試點實施。加快交通運輸新模式的發展,推動郵輪經濟、樞紐經濟,加強與先進制造業、旅游業、電子商務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推進交通運輸邁向中高端,向更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抓住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總要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開展補短板、降成本、優環境、強服務、增動能。”戴東昌表示。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