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晚間,國家統計局公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浙江位居前三甲。
2021年上海、北京、浙江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資料來源: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所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
對比“全國線”,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9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全國。其中,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07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56498元,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老三”浙江緊隨其后,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44712元;天津、江蘇、廣東、福建4省份處“3萬元俱樂部”,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為37572元、36227元、35694元及31781元。
山東、遼寧、重慶、內蒙古、安徽、湖南、海南、湖北、江西、四川、陜西、河北12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2萬元;剩余12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處在15000元-20000元區間。西藏、湖北、云南、安徽、浙江、廣東、貴州、重慶、江蘇、四川、江西、黑龍江、福建13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速超全國。其中,西藏、湖北、云南3省份名義增速位居前三甲。
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
從收入來源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同比分別名義增長10.6%、12. 4%、11.4%、7.9%。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2,比上年同期縮小0.0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157元,同比名義增長8.0%。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4917元,名義增速10.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56.79%。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司司長方曉丹指出,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對居民增收發揮“壓艙石”作用。方曉丹分析指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就業優先政策持續強化,市場用工需求增加,城鄉居民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城鎮調查失業率自2月份以后總體下降,部分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月均工資水平回升,居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加。
另據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規模達到1830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51萬人,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為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分城鄉看,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6元,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名義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于城鎮居民2.1和2.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