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漲了600倍的房價,這個國家調控了!
不僅敢調控,還真的降了!
誰呢?居然是印度!
據萊坊統計,印度8個大城市中,有5個城市,房價在2018年均下跌。
就以孟買為例,2018年跌了6.8%,2017年跌了5%。
怎么做到的?硬擠!
服務稅、房地產修訂案,雙管齊下。
印度58萬個房地產項目停頓的大暴雷,也就由此拉開序幕;
這些項目的售價相當于4.64萬億盧比(約合4547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未來一段時間,已經交了首付的三哥,可能很難住上自己的房子。
40年的泡沫短時間內硬擠,夠狠!
要是用力太猛擠破了,弄不好就是第二個日本!
1
擠泡沫!印度下猛藥!
為了擠掉這40年的泡沫,印度可是下了猛藥。
而其中,房地產監管法案和服務與商品稅改革對房地產市場影響深遠。
1
房地產開發調控法案
早在2017年5月,房地產開發調控法案就開始生效。
在莫迪上臺前,這部法案就已提交至議會,但被擱置達九年。
直到2017年才被通過。
這給無序的印度房地產市場提供監管依據,創造公平、透明的交易環境。
不僅將保護購房者利益,也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以往開發商圈塊地就向買家收取預收款,利用這筆資金支付材料費和工程費,然后建設住房。
印度房產網站甚至連室內圖片都沒有
也就是說,開發商沒有自有資本,完全依賴向購房者提前收取的資金來拓展業務。
而且這筆資金被挪用的情況突出。
而新法案則規定,以各項目專用的納入監管的賬戶來管理預收款。
這樣一來,原有的住宅項目多數突然陷入違法狀態。
未能返還挪用的資金,進而無法開設專用賬戶的項目無法注冊,相繼停工。
如此,印度各大城市呈現出“量價齊跌”的趨勢,房產市場的泡沫也就逐漸被擠破。
2
服務稅
為打擊逃稅漏稅行為,推行稅法順利執行,掃清不必要的障礙,印度政府于2017年7月開始全面推行商品服務稅。
房地產業也被納入征收范圍,此外房地產業還需繳納各種間接稅負,比如增值稅,服務稅,消費稅,印花稅及登記費。
盡管該稅法執行起來大打折扣,但對房企而言,還是極大改善了營商環境。
2
為何硬擠泡沫?
為什么硬擠這40年的泡沫?
因為莫迪看得出:高杠桿的房地產市場,正在拖垮印度經濟。
印度過去幾年經濟的高速增長,有兩個助推原因:
一是外債推動固定資產投資,這使得印度的房地產繁榮發展;
二是印度持續的高息環境,吸引了巨大的海外資金到印度投資。
這催生了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在全球經濟整體保持穩定增長時,風險被連環的借貸推升資產價所掩蓋。
如今,爆雷了!
如果再坐視不管,房地產行業困境恐會引發連鎖反應。
1
經濟不能再注水
別老提我們經濟會不會破6,相比我們,印度經濟可以說是踩了一腳急剎車!
印度經濟持續放緩
甚至連IMF都看不下去了,上個月24號,IMF表示,印度政府必須迅速采取措施,扭轉經濟放緩的趨勢。
印度今年經濟斷崖式下跌表面上是意外的,實際上還是因為自身經濟發展基礎不牢固。
特別是去年美國取消了印度的最惠國待遇,脆弱的印度經濟立即現出了原形。
美元資本也在印度上演了一出剪羊毛的完美風暴。
美國投資大鱷羅杰斯甚至帶頭唱空印度經濟,致使外資加速撤離印度。
隨著印度經濟連續暴跌,國際資本的撤資和印度本土銀行的變賣資產,部分印度富豪也不斷破產。
圖為印度外債規模
早在2018年底,印度公共債務就已達到約1.19萬億美元,但印度目前僅擁有42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印度外債已達到該國外儲的130%。
外債都這么高了,還敢往樓市里灌水嗎?
莫迪為什么不讓印度央行大水漫灌呢?
注水,印度的GDP漲幅肯定能超9%。
再片面追求靚麗經濟發展數字,不解決印度經濟發展的基礎問題,印度會成什么樣?
這個問題,莫迪老頭子心里比誰都想的明白。
2
洋蔥暴漲百倍
洋蔥價格歷來都很便宜,因此在東南亞地區也被稱為“窮人的蔬菜”。
印度人民對洋蔥的價格極為敏感,這使得洋蔥價格的漲跌等同于對通脹的直接感受。
但在印度,洋蔥的零售價一年漲了近一百倍。
洋蔥的高價位意味著,印度人不得不花掉日均收入的四分之一來買洋蔥。
價格漲不漲不重要,民意和選票才是莫迪在乎的。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有不止一屆政府被洋蔥問題搞到根基不穩。
別再說吃不起豬肉了,隔壁三哥可能連洋蔥都吃不起了!
在漲價百倍的印度洋蔥面前,咱們的豬肉算個啥?
吃不起,不能再讓老百姓住不起了!
前面也說了,如果莫迪不顧民意,硬要往樓市放水救GDP。
那印度的洋蔥就會漲的突破天際!
3
國內矛盾難轉移
經濟改革失敗、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執政的印度人民黨試圖將社會關注焦點引向民族主義情緒。
在2019年的這最后一個月,各個大國都相繼爆發了不同程度的騷亂,印度也不例外。
騷亂的導火索就是莫迪簽署了新公民法。
其中規定:
2014年12月31日前,因“宗教迫害”來到印度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阿富汗非法移民,將可獲得印度的國民身份。
但只有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和天主教徒才有資格獲得合法身份。而穆斯林被關在門外。
這是赤裸裸的歧視,而且還寫進了印度的法律中,這讓印度民眾如何不暴亂?
為什么莫迪硬推新公民法?精明的政治家難道看不出這背后的利害?
印度嚴重騷亂的背后,莫迪下了盤民粹大棋。
新公民法的沖突,一方面可以轉移經濟下行的矛盾,避免民眾把矛頭指向莫迪政府;
另一方面印度穆斯林群眾的不冷靜行為,也會使得莫迪政府的經濟下行有了替罪羔羊。
2019年12月26日,印巴再度爆發邊境沖突
為了將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轉移出去,印度甚至不惜再度挑起印巴沖突。
但矛盾終究不能老轉移,還得從根兒上解決。
4
富不起來的中產
在印度,該出現中產階級的地方卻是一片空白。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9600美元,而印度是2000美元。
與1990年相比,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畢竟當時的印度人均GDP是高于中國的。
而1990年,中國已經走到了改革開放的第13個年頭。
莫迪清楚,蓋那么多房子根本不會有那么多中產剛需來買。
所謂3億中產在信貸收緊的情況下很難負擔起一套房子。
5
開源必須要節流
為了提振印度經濟,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月宣布:
未來五年印度將投入超100萬億盧比(約10萬億人民幣)用于開展多項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以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如若此項計劃真的順利實施,將會是世界經濟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之一。
我們當年也不過4萬億人民幣!
印度的工業區一角,配套跟不上,怎么招商引資?
5年10萬億人民幣發展基建!
想開源必須得節流!
“大基建”想上馬,“大地產”必須停下來!
6
留不住精英
國內大力發展基建的背景下,印度面臨的是國內精英人才貧乏的現狀。
印度國內的環境導致嚴重的人才外銷,一流人才移民歐美,二流人才在本國經商,三流人才選擇從政。
對于印裔來說,母國帶不來的安全感,讓他們更希望把握住來之不易的“新世界”。
在硅谷企業里,印度人烏泱烏泱地成了災,一抬腳能踩死一片。
他們不僅種群規模大,食物鏈位置還高。
再不讓國內好起來,人才都外流了,以后還怎么發展?
今年,全球資本都在做多中國,但我認為,也不能放棄印度。
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能讓印度基建水平邁上好幾個新臺階;
而作為“全球藥房”的印度則讓中國見識到誰才是“藥神”。
希望壯士斷腕,經歷陣痛后的印度,能給我們一個抄底的機會!


2025-2031年中國寧波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寧波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 》共十五章,包含2020-2024年房地產行業融資分析,寧波房地產市場趨勢分析,2020-2024年房地產政策法規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