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因素是最復雜的因素,人性是復雜的。只要有人,腐敗就會發生。”
阿里巴巴、百度、暴風集團、美團、滴滴、360公司、小米......過去一年,互聯網公司刮起了一陣“反腐風”,引起極大關注。
事實上,不止互聯網公司,地產圈的反腐風暴,在今年也來得格外猛烈:
先是8月底,王健林怒了,開除了四個內部腐敗員工,據媒體報道涉案近1億元人民幣,并且召開了廉潔與遵章守紀教育大會!
后有9月22日,郭廣昌也怒了,復星集團被媒體曝光:以整肅內部貪腐的名義,將一個子公司副總裁及其兩名下屬移交相關部門。
而如今這陣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就在本周二(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新華聯(000620.SZ)董事長蘇波協助調查系公司主動報案。
新華聯主動報案,前董事長被“協助調查”
作為商業腐敗重災區,地產行業正經歷“抽筋拔骨”般的反腐自控。
12月23日晚,新華聯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蘇波因個人問題正在公安機關協助調查,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確認。而就在12月22日,新華聯召開董事會,同意免去蘇波董事長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蘇波自今年2月起,接任董事長職務尚不足一年,此次被免職后,不再擔任新華聯任何職務,且并未持有新華聯股票。
12月24日,據新華聯內部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此次蘇波因個人問題正在公安機關協助調查,是新華聯高層發起內部反腐,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的結果。預計接下來內部反腐行動還將繼續。
該員工還透露,蘇波可能涉及的貪腐行為集中在房地產領域。蘇波協助調查事發突然,且同時被免去公司職務,令人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但他并不是今年首個被調查的新華聯高管。今年6月,新華聯公告稱,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楊云峰因“涉嫌短線交易‘新華聯’股票”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但截至10月中旬,楊云峰仍正常履職。
公告顯示,蘇波出生于1967年,研究生學歷。1989年參加工作,前六年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工作。
之后20余年,蘇波先后在5家地產公司工作,從海南一個小房企的副總經理,逐漸做到國內百強房企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2012年2月起,蘇波任新華聯董事、總裁;2019年2月,蘇波當選新華聯集團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接替已經退休的原董事長丁偉,同時還擔任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一職。
受此事影響,新華聯24日盤中觸及跌停。25日,該股股價再度下跌1.39%,收報4.29元/股,較其于10月18日盤中創下的5.6元/股年內高點,下跌22%。
今年已有10家房企自爆“家丑”
房企反腐并不鮮見。
過去地產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催生出無數財富神話,自然也暗藏無數貪腐行為。近年來,地產行業掀起反腐高潮,不少房企自曝“家丑”,以儆效尤。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不完全統計,包括上述的新華聯在內,僅今年以來,就有10家房企先后曝出高管腐敗事,不乏中糧置地、保利、萬達、復星等地產巨頭。
具體梳理如下:
房地產行業反腐案例一覽
to 2019
1月
中糧置地(現大悅城000031.SZ)成都總經理熊啟中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已被提起公訴,案件正在審理之中。
雅居樂集團(03383.HK)海南區域總裁簡毓萍、廣州區域副總裁蔡小鵬因嚴重廉政違紀,均被開除解雇。
5月
朗詩地產(00106.HK)成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鄧敏,因涉嫌經濟犯罪被開除,并被司法機關采取逮捕強制措施。
保利地產(600048.SH)副總經理吳章焰被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6月
融創中國(01918.HK)上海和無錫分公司發生貪腐事件,涉事資金或超億元,已向公安部門報案。副總經理吳章焰被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8月
萬達集團4名高管向商戶、供方及員工索賄,涉案金額近億元,涉嫌犯罪。萬達已與上述4人解除勞動關系,并將其移交司法。
9月
復星集團旗下海南亞特蘭蒂斯商旅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及其兩名下屬將部分公寓與別墅加價出售給購房者,獲利近2億元。該酒店客房接近10萬/晚。3人已被移交相關司法部門。
10月
美的置業(03990.HK)數名員工集體舞弊,以權謀私,目前已有6人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此前2月和4月,美的置業兩次發布反腐公告。
12月
金科股份(000656.SZ)被曝多起內部貪腐事件,涉及營銷、行政等多個環節。根據相關市場消息,今年以來,金科內部查處違規違法事件,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的員工有13人。
新華聯(000620.SZ)董事長兼總裁蘇波因個人問題被協助調查。內部員工透露,是新華聯高層發起內部反腐,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的結果。
從上述公開案例來看,反腐的房企不僅有民企,也有國企,比如中糧置地成都公司原總經理熊啟中涉嫌貪腐,信息是由中共四川省紀委發布的。
“拿回扣”是常見現象
“一個營銷總貪6000萬”
房企的內部腐敗并非偶發性事件。
一名TOP3房企的人士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正常情況下,每家房企每年都會有因為反腐被抓的人,“公司內部設置了審計檢查部門,那么多環節,買地、營銷,工程采購,每個環節都可能滋生腐敗。”
而在營銷費用上,“拿回扣”在行業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據第一財經報道,有地產總裁表示:“一個項目營銷總直接貪了6000萬,我們的項目土地價格只有隔壁項目的一半,利潤率至少有60%,但是最后測算只有正常的利潤水平。因為那個營銷總貪污太多,我們直接報案。”
“營銷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條線,營銷費用一般占項目3%,很多時候都會通過供應商聯合操作,侵吞營銷費用。”一位房企人士表示。
營銷之外,土地投資特別是并購投資,因交易并不公開,同樣存在巨大尋租空間。
據悉,金科原華中區域投資發展副總,就收購土地項目進行談判時,違規收受百萬元好處費,將原本1.1億土地市場價漲至1.3億元。
這并非孤例。
2019年,泰禾集團(000732.SZ)南京公司前總經理朱兵站被帶走調查。朱兵站在任職期間曾代表泰禾并購兩塊土地,隨后該土地陷入官司,遲遲無法入市。
總的來看,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介紹,地產反腐案例主要有三類:
一是營銷口。尤其在房源稀缺時,往往“一房難求”,即存在所謂的購房需要托關系等現象;
二是采購端。尤其涉及到建材等領域,部分管理層謀求私利,導致工程質量下降;
三是對土地市場。尤其拿地等方面會存在各類腐敗機會。
而與之對應的,房企反腐從過去多采取“內部勸退”,到近年來越來越明朗化,甚至常常通報警方進行刑事處理,房企反腐風暴越刮越猛。
地產圈“反腐風”為何越刮越猛?
下一個是誰?
反腐事件集中爆發,與房地產市場變化形勢息息相關。
“以前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大家躺著就可以賺錢,有些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一些貪污腐敗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貢獻大就行,但是現在行業的錢沒那么好賺了,如果大肆放縱貪污行為,肯定會拖垮,所以不反腐不行。”12月9日,明源地產首席研究院艾振強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有接近房企人士表示:
房企內部反腐是一項長期、隱蔽的事情。地產開發的每個流程,都可能發生貪腐行為。而貪腐發生后,企業風氣受損、商譽損失,負面影響比賬面數字要大得多。
一名機構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表示:
地產圈的貪腐之風由來已久,只不過在市場上升期,企業為了“穩定軍心”和品牌名譽,往往會選擇悄無聲息地“內部解決”,以便沖擊更大的規模、獲取更多的利潤;但從去年的強調控開始,內部貪腐就可能使企業生存面臨挑戰,企業的容忍度也一降再降,紛紛開始選擇報警、公告等強硬措施。
有分析認為,在調控趨嚴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房企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行業競爭日益精細化。因此,內部腐敗不僅侵蝕著房企利潤,甚至威脅到房企生存,反腐勢在必行。
不僅如此,房企還開始加強內控制度。近年來,萬科、恒大、龍湖等房企紛紛建立監察部門,制度反腐成為行業趨勢。


2025-2031年中國寧波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寧波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潛力研判報告 》共十五章,包含2020-2024年房地產行業融資分析,寧波房地產市場趨勢分析,2020-2024年房地產政策法規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