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下稱《公告》),《公告》稱符合《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的產品不屬于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該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早在12月17日,《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已正式發布,該標準為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再生鋼鐵原料資源提供標準技術支撐,有利于推動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告》旨在為規范我國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明確要求、形成合力。根據我國進出口相關規定為再生鋼鐵原料明確了海關商品編碼,同時提出不符合《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的將禁止進口。
業內人普遍認為,該標準將通過最大限度挖掘國際和國內再生鋼鐵原料資源,提高鐵素資源循環利用率,增加鋼鐵企業有效選項,一定程度上抑制對鐵礦石的使用和價格的上漲。
回顧2020年,鋼鐵企業經歷了鋼價的大幅波動,并于年內最后一個月里見證了數次鐵礦石價格創下新高。在此背景下,增加廢鋼鐵資源回收利用,是推動解決鋼鐵原材料保障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光大期貨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分析稱,我國鋼鐵積蓄規模大,未來廢鋼產業發展容易形成規模優勢,廢鋼產業鏈的發展完善將促進鋼鐵行業降本增效。廢鋼的價格受到供給的制約,與鐵礦石相比,是否能夠形成價格方面相對優勢,是廢鋼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放開廢鋼進口有助于緩解國內廢鋼供應緊張局面,降低用廢企業成本,也有利于平抑進口鐵礦石價格,緩解進口鐵礦石壓力。”邱躍成說。
12月31日,工信部也發布了《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其中提到,鋼鐵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并計劃到 2025 年,在資源保障方面力爭達到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到45%以上,國內年產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打造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占進口礦比重超過20%。
產業結構方面,計劃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及專業化一流企業,力爭前5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40%,前10位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60%;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爭達到20%;廢鋼比達到30%。
此前,大商所副總經理王玉飛也表示,大商所將持續完善品種工具體系,穩步推進廢鋼期貨上市和鐵礦石期權國際化。
上述意見稿也提到,將推動廢鋼現貨、期貨平臺建設,促進形成公開透明有序的廢鋼定價機制。鼓勵有條件地區積極探索廢鋼鐵產業數字化平臺建設,為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實現廢鋼在線交易和稅票監管提供支撐。


2025-2031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共十九章,包含中國鋼材產業上市公司數據分析,中國鋼鐵行業競爭環境分析,2025-2031年中國鋼材投資及發展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