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硅光芯片,顧名思義,是指在硅襯底上利用微納加工技術構建光子器件和電子器件,實現光信號的產生、調制、傳輸、檢測和處理等功能的集成光子芯片。其核心理念是將光子器件集成到成熟的硅基CMOS工藝平臺上,充分利用硅材料的光學特性和CMOS工藝的低成本、高集成度優勢。硅光芯片結合了集成電路技術的超大規模、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術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優勢。經過20余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大容量數據通信場景的日益增加以及新需求、新應用的出現,硅光芯片技術研究已逐漸從學術研究驅動轉變為市場需求驅動,2024年全球硅光芯片市場規模接近1.5億美元。未來,硅光芯片仍具備廣闊發展前景,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壯大,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硅光芯片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并有望替代現有技術方案,成為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支撐。硅光最主要、最直接的應用場景是數據中心。此外,硅光芯片在電信、光學激光雷達、量子科技等領域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企業布局來看,目前,國際公司在技術和市場上擁有領先優勢。英特爾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思科作為市場領導者也在通過收購Lightwire、Luxtera及Acacia等公司積極布局硅光領域,市場份額領先于其他企業。國內的中際旭創、劍橋科技、光梓科技、賽勒科技等企業也開始參與競爭。
上市企業:中際旭創(300308)、劍橋科技(603083)、華工科技(000988)、新易盛(300502)、光迅科技(002281)、博創科技(300548)、亨通光電(600487)
相關企業:中際旭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劍橋科技股份限公司、光梓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南通賽勒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弘光向尚科技有限公司、蘇州熹聯光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華工正源光子技術有限公司、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洛微科技有限公司
關鍵詞:硅光芯片、硅光模塊、光芯片、數據中心
一、硅光芯片相關概述
硅光芯片,顧名思義,是指在硅襯底上利用微納加工技術構建光子器件和電子器件,實現光信號的產生、調制、傳輸、檢測和處理等功能的集成光子芯片。其核心理念是將光子器件集成到成熟的硅基CMOS工藝平臺上,充分利用硅材料的光學特性和CMOS工藝的低成本、高集成度優勢。
從1969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提出集成光學開始,到21世紀,Intel等企業開始進入硅光領域協助突破發展,硅光子技術開始進入產業化技術突破階段。2008年后,Luxtera、Intel等公司開始推出商用硅光集成產品,硅光芯片開始正式進入市場化階段。硅光技術的發展整體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硅基材料制造光通信的底層器件,逐步取代光分立器件;第二階段,集成技術從混合集成逐漸向單片集成發展,將各類器件通過不同組合實現不同功能的單片集成,這也是目前硅光子技術的發展現狀;未來第三階段,預計將通過光電一體技術融合,實現光電全集成融合;第四階段,器件分解為多個硅單元排列組合,矩陣化表征類,通過編程自定義全功能,實現可編程芯片。
硅光芯片的核心優勢包括:(1)高速與低延遲:硅光芯片支持單通道100-400 Gbps的傳輸速率,通過并行復用(如8×50 Gbps)可實現Tbps級帶寬。例如,華為的400G QSFP-DD光模塊采用硅光方案,單模塊功耗僅5 W,延遲低于10 ns。(2)小型化與高密度集成:硅光芯片的封裝尺寸可縮小至10×10 mm2,相比傳統光模塊(如QSFP-DD的39×13 mm2)體積減少70%。這使得在單個服務器節點中可集成數千個光通道,滿足數據中心的高密度需求。(3)低功耗與高能效:硅光調制器的功耗密度為0.1-1 pJ/bit,而傳統銅互連在PCIe 5.0(32 GT/s)時功耗密度已達10 pJ/bit。例如,Meta的硅光互連方案將數據中心能耗降低40%。(4)與電子系統的兼容性:硅光芯片不僅與CMOS工藝具有兼容性,利用硅基半導體制造的高精度(納米級光刻)、大規模量產能力和成熟的供應鏈,使硅光芯片的制造成本遠低于傳統光子器件,如InP基光模塊。Intel的硅光芯片量產良率已超過90%,單片集成超過100個光子元件。此外,硅光芯片還可直接與CMOS電子芯片通過銅線鍵合或硅通孔(TSV)互聯,實現光-電混合信號處理。例如,IBM的硅光芯片與Power9 CPU封裝在同一基板,實現100 Gbps/通道的片間互連。
一個典型的硅光芯片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關鍵結構組成部分:(1)硅基光波導:作為硅光芯片的“高速公路”,光波導負責傳輸光信號。硅材料因其高折射率(約3.47)與二氧化硅(折射率約1.45)形成的強折射率差,能夠有效約束光場,實現低損耗的光傳輸。常見的波導結構包括脊波導、槽波導和帶隙波導等,分別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2)光調制器:光調制器是硅光芯片的關鍵功能器件,用于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實現對光載波的調制。硅光調制器主要基于兩種物理效應:電光效應和熱光效應。(3)光探測器:光探測器用于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實現光電轉換。硅材料在通信波段(1310nm和1550nm)的吸收較弱,因此通常需要采用鍺材料或III-V族半導體材料與硅集成,構建高效的光探測器。(4)光源:由于硅的間接帶隙特性,難以直接高效發光,硅光芯片通常采用外部耦合、混合集成、異質集成等方案實現光源功能。(5)集成電路:硅光芯片不僅包含光電子器件,還集成了電子電路,用于信號處理、控制和驅動。這些電路基于成熟的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與光學部分無縫銜接,實現光電協同工作。
二、硅光芯片產業鏈
與電芯片相似,硅光芯片的產業鏈上游為晶圓、設備材料、EDA軟件等企業;中游可分為硅光設計、制造、模塊集成三個環節,其中部分公司如Intel、ST等為IDM企業,可實現從硅光芯片設計、制造到模塊集成的全流程;下游則主要包括通信設備市場、電信市場和數通 市場(數據中心通信市場)。隨著硅光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傳統光模塊廠商也在通過自研/并購切入硅光設計領域。從設計、制造、封裝以及硅光器件來看,硅光技術整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產品性能及成熟度有待提升,同時下游客戶驗證也需要時間。
三、硅光芯片市場規模
硅光芯片結合了集成電路技術的超大規模、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術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優勢。經過20余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大容量數據通信場景的日益增加以及新需求、新應用的出現,硅光芯片技術研究已逐漸從學術研究驅動轉變為市場需求驅動,2024年全球硅光芯片市場規模接近1.5億美元。未來,硅光芯片仍具備廣闊發展前景,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壯大,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
?
硅光芯片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并有望替代現有技術方案,成為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支撐。硅光最主要、最直接的應用場景是數據中心,英特爾在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在數據中心互連方面,隨著數據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服務器之間、服務器與交換機之間的數據傳輸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現有技術方案主要由銅纜和光模塊構成。短距離互連(<100m)市場主要被銅纜(DAC/AOC)占據,但隨著速率提升,光模塊滲透率逐漸增加。長距離互連(>100m)市場則由傳統光模塊主導。硅光芯片在數據中心互連領域具有巨大的替代潛力,尤其是在高速率、長距離應用中。2024年全球硅光芯片在數據通信接插件領域市場規模約為1.1億美元。
電信領域逐漸成為硅光芯片重要應用領域之一,硅光芯片在電信領域中的應用規模從2019年的1.5百萬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約3千萬美元。在電信隨著5G/6G通信的普及,對網絡帶寬和傳輸速率的需求不斷提高。高速通信網絡市場長期以來由InP基光器件和模塊主導,尤其是在長距離傳輸和高性能應用中。硅光芯片在城域網和部分骨干網應用中具有替代InP方案的潛力,尤其是在成本敏感型和高集成度要求的應用場景。在城域網應用方面,城域網對成本和功耗更加敏感,硅光芯片的優勢更加明顯。預計硅光芯片將在城域網的100G/400G/800G光模塊市場占據重要份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城域網光模塊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硅光芯片在其中的市場規模預計可達數億美元。在部分骨干網應用中,例如短距離骨干網或特定場景,硅光相干光模塊也開始展現競爭力。雖然骨干網市場對性能要求更高,InP方案仍占據主導地位,但硅光技術的進步正在逐步擴大其在骨干網市場的應用范圍。硅光在骨干網市場的份額相對較小,但隨著技術成熟,未來有望逐步提升。
硅光芯片在光學激光雷達、量子科技等領域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核心傳感器,市場潛力巨大。市場目前主要由機械掃描式和混合固態激光雷達主導,固態激光雷達正在快速發展。硅光芯片在固態激光雷達領域具有革命性潛力,尤其是在基于光學相控陣(OPA)的固態激光雷達中。硅光芯片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也展現出一定的應用潛力。硅材料具有低損耗、高折射率等特性,可以用于構建量子光子芯片,實現量子比特的操控和量子信息的傳輸。硅光芯片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還處于極早期的研發階段,市場規模不確定性高,但長期潛力巨大。除了以上主要應用市場,硅光芯片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航空航天、生物傳感和醫療診斷等領域也存在潛在應用機會,但目前市場規模較小,尚處于探索階段。例如,硅光芯片在光纖陀螺儀、光纖傳感器等領域可能具有應用潛力,但市場規模相對有限。
四、硅光芯片企業布局
國際公司在技術和市場上擁有領先優勢。英特爾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思科作為市場領導者也在通過收購Lightwire、Luxtera及Acacia等公司積極布局硅光領域,市場份額領先于其他企業。國內市場,在當前中美科技競爭的背景下,國內企業開始測試并驗證國內的硅光產品,尋求國產替代,以促進硅光芯片行業的自主化進程。當前部分中國光芯片企業已進行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如華為海思、阿里等已經率先采用新型硅光芯片進行研發和生產,如華為6GAI芯片、阿里云芯片等,尤其是部分初創企業的設計能力具備一定的全球市場認可度與競爭力。目前國內硅光芯片的參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光模塊企業縱向布局,如中際旭創、劍橋科技等;另一類則是海外科技大廠技術人員回國創業,如光梓科技、賽勒科技等。
四、硅光芯片發展趨勢
未來,硅光芯片將迎來智能化、量子化與普及化的三重技術革命:(1)智能化升級。硅光芯片將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突破傳統光電器件的物理邊界,實現信號處理與智能決策的深度融合。例如谷歌2023年發布的AI驅動硅光芯片,已能通過動態路徑優化實現光信號的自適應調控。這種變革將推動光子計算從理論走向實踐,為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提供超低延遲、高能效的算力基座。(2)量子化突破。在量子技術領域,硅光芯片正成為量子比特操控的核心載體。清華大學團隊已在硅基芯片上實現多光子糾纏態生成,而IBM等企業正加速量子硅光芯片研發,推動光子量子比特的精準操控。預計2030年前后,基于硅光技術的量子計算機將突破現有算力瓶頸。(3)多元化應用。從數據中心到量子科技,硅光芯片將滲透至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據預測,到2031年全球硅光芯片市場規模將超10億美元。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硅光芯片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年中國硅光芯片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
《2025年中國硅光芯片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括硅光芯片行業相關概述、硅光芯片行業運行環境(PEST)分析、全球硅光芯片行業運營態勢、中國硅光芯片行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硅光芯片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硅光芯片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硅光芯片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硅光芯片行業投資機會、硅光芯片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