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A股有點熱鬧,繼地攤經濟概念股繼續大漲后,午后自行車概念股強勢拉升,消息面上,歐洲各國市民紛紛搶購中國自行車,到底發生了什么?
隨著歐洲疫情緩和,5月上旬開始,各國開始逐步“解封”,但疫情之后的民眾仍不敢乘坐公共交通,于是紛紛搶購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
5月份中國自行車和電動車對歐出口量暴漲,上萬元的“土豪”車型也被搶購一空,生產廠家加班加點,訂單仍然排到1個月后。
中國自行車被瘋搶,訂單翻了一倍生產線應接不暇
21世紀經濟報道從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獲得的數據顯示,同比去年同期,5月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增長超過22倍,意大利、英國也都增長了4倍左右。而在俄羅斯,5月自行車的銷量更是達到了去年同期的60倍。
電動滑板車的銷售額也大幅增長,其中,意大利上漲近9倍,英國上漲近8倍,法國增長380%,在本身體量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長了280%。
“原本備在海外倉的貨,一周就賣空了。第二批還在路上就被訂完,第三批我們又多備了3、4倍的貨。”電動滑板車品牌Janobike創始人李小龍表示,從3月份復工以來,銷售額持續增長,月環比增幅達30%-40%。
目前,Janobike合作的上游車架廠家已經24小時滿負荷開工,想要盡早拿貨,甚至要靠“走后門”。
自行車品牌SAVA的速賣通負責人郭振鶴也表示,4月以來訂單環比增長30%以上,產能吃緊,原本下單后3天之內就能發貨,現在至少要等一周。
火爆的訂單同樣讓電動車品牌Sheng Milo的生產線應接不暇,5月,Sheng Milo在速賣通上的訂單環比4月翻了一倍。這家公司的運營負責人何沖表示:“工人每天加班到12點,訂單仍然排到了一個月之后。”據他介紹,Sheng Milo正在緊急招工,計劃將廠房面積和工人規模都擴大一倍。
歐洲人為何搶購自行車?
自行車海外訂單火爆的背后是,隨著歐洲疫情緩和,5月上旬開始,各國開始逐步“解封”。歐洲人終于能出門了,但仍不敢乘坐公共交通,為了安全,他們紛紛開始搶購代步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電動滑板車還是自行車,在歐洲市場上的普遍售價都在1000美元上下,高端款超過1600美元,折合人民幣萬元以上,但仍然供不應求。
“歐洲當地政府為鼓勵騎行提供了補貼,有了補貼,低端款相當于對折,高端款相當于只賣低端款價格,所以現在高端款也賣空了。”李小龍介紹說。
據悉,5月4日生效的意大利第二階段復工法令中,提到為了鼓勵替代性出行并限制公共交通擁擠,政府將為市民購買自行車和踏板車提供最高500歐元的補貼。法國政府日前宣布一項總額2000萬歐元的資金計劃,以鼓勵法國民眾在5月11日全國“解封”后騎自行車出行。企業主也將得到政府資金支持,為騎自行車通勤的員工提供每人400歐元的交通補貼。
而在自行車和電動車行業中,中國擁有從零部件到組裝整車的完整產業鏈。
速賣通運動品類負責人李凱表示:“中國出口的自行車占世界市場份額的70%以上,電動車占比還要更高。中國產品的性價比優勢顯著,海外需求一直很旺盛。此次疫情影響下,海外線下店關門停業,于是消費者紛紛選擇通過跨境電商線上購物,因而帶來了平臺上相關品類交易量的大幅上升。”
自行車國內出口市場有多大?
自行車進口、出口“雙下降”自行車出口量及出口額呈現波動性下滑態勢。2014年我國自行車出口量6266.35萬輛,2019自行車出口量下降至5259.30萬輛。
2014-2019年我國自行車出口數量趨勢
2014-2019年我國自行車出口金額趨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傳統兩輪車已步入存量,但伴隨消費升級,騎行體驗佳的電踏車近年在歐洲市場的增長中樞預計仍將達20%。我國是兩輪車生產大國,年產1.1億輛、年銷0.55億輛,空間200億美元。傳統兩輪車市場日趨飽和,全球范圍內主要的消費市場保有量已達高位(60-80%以上),國內出口市場平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