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后民生為要。”李克強總理在5月28日答記者問中提到的這組數字,立即引發(fā)網民強烈關注。
1000元,對于有的人來說,可能只夠一桌飯菜錢,買不到一套化妝品、一件衣服。可在現實中的中國,仍有6億人每個月要靠這微薄收入維系整個生活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6億人月入僅千元”,數字的背后,道出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重道遠。
前不久,有數據顯示我國總資產已超過1300萬億元。家底雖不薄,但14億人口的基數,讓我們的民生保障依然不易。整個社會都遠沒有到可以縱情享樂的時候,仍需保持節(jié)儉的優(yōu)良作風。當我們?yōu)槌鞘械姆比A而歡欣鼓舞時,別忘了還有大量的農村仍處于欠發(fā)達的狀態(tài);當有人出國旅游一擲千金時,也不能忘了還有那么多人生活在低收入的邊緣。
保障和改善民生,依舊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老子》有句話,叫“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也就是說,把問題當問題,才能不出問題。在面對中外記者的提問,李克強總理一連串權威的數字、務實的工作作風,令人肅然起敬,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一個敢于正視問題的政府形象。“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yè)那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yè)就是9億雙可以創(chuàng)造巨大財富的手。”正因為如此,黨中央把“穩(wěn)就業(yè)”“保就業(yè)”置于“六穩(wěn)”“六保”之首。
民生不易,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對于低收入者而言,承受不起一場大病的折騰,難以支付大筆教育經費,難以扛住疫情帶來的失業(yè)。這組數據展現出我國在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復雜性,也表明了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仍需要繼續(xù)以務實促發(fā)展,讓6億人盡快富裕起來。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是使這“6億名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民眾,得以通過就業(yè)改善自身生活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