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企業倒在了這個春天。在五一假期期間,安徽省安慶市就有一家規模不小的口罩廠倒閉了。在網上廣泛傳播的一段視頻顯示,口罩一箱一箱堆積在院子里,賣不出去,被工作人員打開搬走。
從手持千萬投資金額入局口罩行業,3個月以后,口罩廠家卻說,千萬不能投資了。曾經一罩難求,成本飛升,大量資本和商人涌入口罩行業,如今真的蕭條了嗎?
暴富終結
從2月份入局口罩行業,陳優幸運的成為了第一批掙到口罩快錢的人,三個月內,陳優已經往口罩廠投了上千萬元。最賺錢的時候,陳優工廠一條生產線一個月就能掙500萬,6條生產線一個月賺3000萬。
陳優用“全民運動”來描述他在過去三個月內經歷的口罩行業,“有錢的人來投資,沒錢的人貸款借高利貸都做,就是掙快錢,最好的時候基本上10天就能回本。”
2020年春節前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曾出現因口罩奇缺導致的一罩難求、價格飆升的困境,口罩市場需求的猛增帶來了短暫的市場紅利,也吸引著大批投機者趨之若鶩。
自媒體“Tech星球”曾經報道過一個月入千萬,靠生產口罩一夜暴富的故事:“一臺口罩機每天生產口罩10萬個到16萬個不等,按每個至少純賺一塊來算,保守估計一天能賺10萬塊。早期口罩機價格也就在十幾萬、二十幾萬的樣子,算上原材料,兩三天就回本,后面都是凈賺。”
巨大的需求導致了口罩材料成本被抬到“天價”,平時只賣2萬/噸的熔噴布,最貴的時候炒到了80萬元/噸,整整翻了40倍。原價1-2萬元/噸的無紡布,都要賣到13-14萬元/噸。
進軍口罩生產的不僅是各地的小商家,大廠們也紛紛入局。1月31日,比亞迪決定轉產口罩,2月10日啟動搬遷,2月17日,比亞迪把深圳寶龍工業園的手機生產線,改造成了口罩生產線,開始量產,3月12日,日產量達到500萬只,12天后增至1000萬只,4月下旬攀升至2000萬只,穩居全球產能第一。
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口罩供應轉好后,這些口罩玩家們又把目光瞄準了海外。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1日至4月4日,中國出口口罩達38.6億只;4月5日至4月30日,達239.4億只。僅兩個月,中國驗放出口的口罩就達278億只,約為去年全球口罩總產量的3倍。
單單就銷往美國的防疫物資來說,3月1日至5月5日,中國已向美國提供逾66億只口罩、3.44億雙外科手套、4409萬套防護服、675萬副護目鏡,以及近7500臺呼吸機。
只是,類似的瘋狂不可能長期持續。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封”,75個離漢通道打開。五一假期前,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這些疫情好轉的信號讓口罩的需求大大變低,再加上國內每天2億只口罩的產量,市場愈加飽和,小口罩廠被步步緊逼。
據界面新聞報道,納入政府統計的、有報備的口罩產能已趨于飽和,每天產量已超過3億只。這意味著,國內口罩市場已經嚴重供大于求??谡止芫徑獗澈?,是中國制造逐漸復蘇的產能。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僅截止到3月17日,跨界轉產口罩的生產企業已經達到15528家。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的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醫療器械”等業務。
5月初,陳優明顯感覺到口罩賣不出去了。他說,20天以前,KN95口罩還能賣到7.5—8元/只,銷量最大時,不需要包裝就有人來收,收貨方自己重新掛靠包裝。而現在KN95已經跌到了4元/只。“口罩廠千萬不能投了,沒有好的客戶資源和特別牛的資質,接不到單子的”。
口罩賣家周金深感贊同,“現在在國內投資口罩一點意義都沒有,還不如投頭盔,這種掙快錢主要是看運氣,你沒有運氣等你再弄的時候人家已經把錢掙走了”。
5月24日,隨機查閱部分電商網站發現,一次性防護口罩的零售價格已經低至0.36-0.49元。若以當前熔噴布約30萬元/噸和無紡布約5萬元/噸的價格計算,一只一次性口罩僅在三層布的成本就需要花到約0.3-0.4元,利潤已經所剩無幾,倘若賣家此前的進貨價格還要更高的話,虧本銷售幾乎已成定局。
質量亂象
數量飽和的同時,質量的隱憂也隨之而來,3月起,歐美多個國家對中國口罩的質量產生信任危機。一批中國防疫物資賣家被跨境電商平臺亞馬遜拉入“黑名單”。
5月8日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網站公布了最新調整的獲得美國FDA授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名單,我國獲得美國FDA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EUA(緊急使用授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數量大幅縮減,僅剩8家。
隨后,5月9日,海關總署公布了全國海關查發的出口防疫物資質量安全不合格企業及相關產品清單,涉及口罩總量達186余萬個,并點名了16家出口企業和與其相關的生產企業。
陳優說,“當時出口管控不嚴格,工廠以為做出來就有人要,就嘩嘩嘩的往出做,現在跟剎車一樣全停掉,還有客戶看國外行情不好了,扔了100萬訂金也不要了。”陳優聽朋友說,還有工廠積壓800萬個白板口罩賣不出去的情況。
《財經天下》周刊以買家的身份接觸到了一位白名單企業的賣家吳軍,吳軍稱,“現在只要跟防疫物資掛鉤的,像手套,防護服還有口罩,都需要資質,沒有資質的一律查封。除非有正規的手續的廠家才能出口防疫物資,像那些三無產品都已經出不去了”。
浙江的口罩賣家李石坦言自己的工廠沒有資質,但他說,“有資質的公司會專門來我們這里收貨,然后發到國外,所以我們的產品都是合格的”。
另一位KN95口罩賣家則十分直接地拋出了“要達標的還是不達標的口罩。”
從2月到4月,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口罩生產企業專項整治活動,約談、停業整頓多家口罩廠商。
5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稱,要整頓和規范重點地區熔噴布生產企業秩序,保障疫情防疫用品質量安全;嚴厲查處違法生產銷售以及非法回收銷售口罩等防疫用品及原材料行為;嚴厲打擊“黑作坊”, 堅決防止不合格防疫用品流入市場。
吳軍說,在口罩最短缺的時候,對熔噴率極低,基本只有防塵功能的白板口罩也不愁銷量,經過整頓和媒體曝光口罩問題后,消費者更注重品牌和質量。山寨口罩廠、中小口罩廠在線下失去了市場,而像比亞迪等大品牌的口罩,在線下市場卻供不應求。
優勝者的未來
與中小廠的窘境相反,有資質的白名單企業生產的口罩已經賣到了“天價”。在口罩交流的QQ群里,在FDA白名單中的口罩廠生產的防護級別高的口罩賣出了近百元的價格。三奇的N95現貨要價115元/只,大勝3X N95口罩賣到34.5元/只。
陳優把白名單生產的口罩比作LV和愛馬仕的包,“一個包成本不到一千塊但是賣幾十萬,你想買你就認賬。”
福建的口罩廠家蘇運說,疫情剛爆發時,倒賣口罩很容易被騙。“有時騙子會讓你交一個誠意金,基本在5萬左右。把誠意金打過去后,他就會說沒有貨或者需要等,就這樣一直拖下去,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案例已經不下十幾個了。”
而說到三奇口罩,蘇運把它稱為“暴利中的暴利”。“三奇工廠每天蹲的人很多的,就蹲在那里等貨。”
蘇運說,現在三奇工廠出生產一只KN95,成本頂多到二三十塊錢,讓倒賣口罩的人炒到一百多,等于一只口罩能賺70塊錢。“現在好多人在都想往國外倒賣KN95, 但是好多人都為這個東西上當受騙了。所以我建議你不要去蹚渾水,真的是比較深的。”
已經有企業倒在了這個春天。在五一假期期間,安徽省安慶市就有一家規模不小的口罩廠倒閉了。在網上廣泛傳播的一段視頻顯示,口罩一箱一箱堆積在院子里,賣不出去,被工作人員打開搬走。
江蘇張家港的一位口罩電焊機賣家表示,4月底,他原本做服裝生意的公司以每臺1萬多元的價格買了200多臺電焊機,接到了千萬量級的口罩訂單,生產了半個月后,遇到了訂單荒。害怕賠本的他現在以3000元/臺的價格甩賣機器,二十分鐘后,賣家把價格降到了2650元/臺。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口罩年產量占全球約50%。2018年,中國口罩產量約45.4億只,2019年突破50億只,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60億只。
2018-2020年中國口罩產量走勢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業產值已破百億元。2020年受冠狀肺炎疫情影響,醫用口罩產值增長率將顯著提升(增長率預計可達28%),將拉動整個口罩產業產值增長,預計2020全年我國口罩產值將突破130億元。
2016-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口罩產業產值走勢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醫用口罩產業產值情況來看,2019年我國醫用口罩產業產值為54.91億元,同比增長15.48%。自肺炎病毒發生以來,我國醫用口罩一度緊缺,預計2020年我國醫用口罩產業產值將大幅提高,產值將達到78.82億元,占口罩產業總產值比例高達59.78%。
2016-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醫用口罩產業產值走勢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國pm2.5口罩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pm2.5口罩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 》共十一章,包含國內pm2.5口罩生產廠商競爭力分析,中國pm2.5口罩行業投資現狀與前景分析,2025-2031年中國pm2.5口罩行業發展預測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