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政府與各州日前達成協議,在保留關于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等規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放松防控措施,德國各地開始逐步復工復產,嘗試重啟日常經濟社會生活。
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7日報告,截至17日零時,德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583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174355例,累計死亡7914例。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副所長拉爾斯·沙德說,目前德國每日新增病例數已進入穩定期。他同時提醒,德國目前面臨的疫情危險雖然比之前顯著降低,但風險依然存在,如果民眾不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不繼續遵守衛生措施,德國在七八月份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
在德國各地進一步放松限制措施之際,16日北威州海因斯貝格縣發生快遞員集體感染事件。在此之前,北威州一家肉制品廠和石荷州一家屠宰場已經發生聚集性感染,造成數百名員工確診感染。
即便如此,德國柏林、慕尼黑、斯圖加特等多地16日仍然發生抗議政府限制措施的游行,引發人群大規模聚集。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分步解禁過程仍需民眾佩戴口罩、繼續保持社交距離等,加上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停工停產措施導致經濟下滑和失業增加,一些民眾正逐漸對個人防護和社交規定失去耐心。
德國聯邦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滑2.2%,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季度降幅。經濟下滑還導致失業人數猛增,據德國聯邦勞工局數據,4月德國失業人數環比增加37.3萬人,當月失業率從3月份的5.0%升至5.8%。
受疫情影響,德國4月份通貨膨脹率為0.9%,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降,比3月份通脹率‘低0.5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下降5.8%,是當月通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當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8%。
歐洲央行設定的歐元區通脹率目標是略低于2%。但自2019年年初以來,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的通脹率僅在2019年4月份達到2%。
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馬庫斯·德馬里表示,由于疫情造成出行活動減少,汽油和煤油需求保持較低水平,低油價會抑制德國整體物價水平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