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8日,除了約百家企業因疫情等原因延期披露年報外,A股2019年年度報告基本披露完畢。已披露財務數據的3800余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50.55萬億,同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78%,實現凈利潤4.15萬億,同比增長6.68%。
宏觀經濟換擋,新冠疫情當前,國內外重重挑戰。強有力的管理團隊,是保障上市公司穩定經營的重要條件。
截至5月8日合計有披露員工薪酬的上市公司3571家,其中華夏幸福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吳向東榮登2019年A股年度“打工皇帝”。
其2019年合計薪資高達3868.93萬元,抵得過一家中等創業板企業一年的凈利潤。
吳向東2019年2月才加入華夏幸福的,2019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收1052.1億元,同比增長25.6%,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有吳向東的能力與“運氣”。
在數千家上市公司群體中,還有85家上市公司董事長、54名總經理年薪不到10萬,10家上市公司金額前三的高管薪酬合計不超過30萬。
金融“造富”能力強
同是“總經理”,甚至同是上市公司“總經理”,工資單可有天壤之別。
目前已披露相關數據的3676家上市公司管理層合計薪資305.24億元,較2018年的281.56億元增長了8.41%。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管理層薪資為830.36萬元,但實際上管理層總薪資超過平均水平的企業只有1106家。
6家上市公司用于支付的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超過億元,顯著拉高了平均水平,分別是中信證券(1.55億元)、華夏幸福(1.41億元)、方大特鋼(1.34億元)、中國平安(1.30億元)、邁瑞醫療(1.17億元)和三一重工(1.12億元)。
高管薪資發放較高的上市公司規模、盈利能力及行業地位,均居于前列。
分行業來看,金融業、房地產仍是最“掙錢”的領域,這些行業是最有能力,也最愿意將薪資投入到人力當中,平均每家公司管理層薪資要遠超過其他行業。
目前已披露2019年數據的上市公司中,平均管理層薪酬最高的為非銀行業,79家公司中,平均每家企業用于管理層薪資發放的金額高達2290萬元。
其次是銀行業,平均每家企業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為2084.91萬元;排名第三的房地產業,該數值也高達1580.0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行業的業績水平也高于其他行業,2019年,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分別為471.91億元、54.83億元和22.37億元。
與前述熱門行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防軍工的高管或許是最“窮”的群體。
68家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合計投入到管理層薪資的金額為3.98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為584.61萬元,其中亞星錨鏈、江龍船艇金額前三的高管薪酬合計分別僅為81.43萬元、95萬元。
在2019年的薪資排名上,華夏幸福聯席董事長吳向東以3868.93萬元的高薪冠絕A股,而在上一年,“打工皇帝”的寶座還被方大特鋼時任董事長謝飛鳴占據。
2018年謝飛鳴領取的年薪高達3169.67萬元,但2019年6月,謝飛鳴離職,但其在短短六個月內仍然從方大特鋼獲得了4122.46萬元的稅前報酬。
此外,A股年薪超過千萬的董事長還有鵬鼎控股沈慶芳(2661.28萬元)、邁瑞醫療李西廷(2291.88萬元)、金科股份蔣思海(1939.19萬元)、伊利股份潘剛(1934.47萬元)、藥明康德李革(1805.86萬元)、中南建設陳錦石(1461萬元)、萬科A郁亮(1251.70萬元)等10名企業家。
但反觀另一邊,同樣是A股上市公司,有的董事長年薪還不到一萬塊錢。
如永吉股份鄧代興2019年從上市公司處領取的報酬僅為1000元。不過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秘等一眾高管的稅前報酬均在51萬元以上;中海達董事長廖定海年薪為2400元,此外,盾安環境、科力遠董事長年薪分別僅1萬元。
前述領取“低薪”報酬的董事長均為民營企業掌舵人,且同時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當民營企業董事長同為公司實控人時,董事長低薪酬可減少成本,降低公司業績敏感度。
在這一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董秘的待遇如何呢?
目前設有董秘且公開披露了董秘薪酬的上市公司合計3479家,董秘們總薪酬為23.39億元,即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董秘的薪資為67.22萬元,但有2333家企業的董秘并沒有達到平均線,占比約為2/3。
薪資最高的光線傳媒董秘侯俊,年薪高達672萬元,萬科董秘朱旭緊隨其后,年薪568.3萬元,綠地控股董秘王曉東年薪也超過了五百萬。
已披露的數據中有549家企業董秘年薪超過百萬。
“富豪”董秘并非常態。
截至目前,有151家上市公司董秘2019年領取的薪資不到15萬,更有甚者,在部分風險公司中,董秘不僅薪酬慘不忍睹,還常年提心吊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