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商業航天,一般指以市場化方式提供航天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涵蓋火箭發射、衛星應用、太空旅游等領域。航天技術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體現,各國在航天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國家商業航天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商業航天活動日益活躍,商業發射次數高速增長,商業航天的廣度、規模不斷擴大。2024年我國進行了68次火箭發射,入軌66次,成功率為97%,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7133.2億元。其中,商業遙感衛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豐富日常應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航天大國戰略競爭與博弈的主陣地。商業航天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從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商業航天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促進了上下游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鏈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時期迎來成熟期。
上市企業:中天火箭(003009)、中國衛星(SH600118)、航天宏圖(688066)、中國衛通(601698)、航宇微(300053)、航天科技(000901.SZ)、天奧電子(002935)、天箭科技(002977)、中兵紅箭(000519)、高德紅外(002414)、中海達(300177)、航盟升電子(688311)
相關企業:中國航天、智星空間、微納星空、中科宇航、深藍航天、中國火箭、藍箭航天、中國電科、天鏈測控、中科深鏈、航天恒星、國科天迅、中歐航天、北斗星通、安徽星河動力、安徽星河動力裝備
關鍵詞: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商業航天市場競爭格局、商業航天行業發展機遇、商業航天行業產業鏈
一、商業航天行業定義及主要業務
航天活動是指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天體各種活動的總稱。根據航天活動的目的、應用領域和經營方式可將航天產業分為民用航天、軍用航天和商業航天。其中,商業航天,一般指以市場化方式提供航天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涵蓋火箭發射、衛星應用、太空旅游等領域,其核心目標是通過企業主導、市場競爭和盈利驅動,提供航天產品、技術或服務。與傳統政府主導的航天項目不同,商業航天強調私營企業的參與、成本效益和可持續的商業生態,更重視市場競爭及商業化的市場行為,是將航天從計劃經濟加速推進至市場經濟的行為。
二、商業航天行業發展現狀
航天技術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體現,各國在航天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商業航天活動日益活躍,商業發射次數高速增長,商業航天的廣度不斷擴大。2024年我國進行了68次火箭發射,入軌66次,成功率為97%。2025年2月11日,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后,火箭順利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2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除了長征八號甲中型液體火箭,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直徑4米級可回收復用火箭,朱雀三號、力箭二號、智神星一號等一批新型號“北京箭”正摩拳擦掌等待2025年首飛。因此,預計2025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在我國多地政府對商業航天產業專項扶持的支持,商業航天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民營商業航天逐漸成為國家促進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據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統計,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6582.2億元,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7133.2億元,其中,導航與位置服務5815億元,衛星遙感產業170.3億元,衛星通信888.5億元,商業航天設備59.7億元,發射規模199.7億元;預計2025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7810.4億元。其中,商業遙感衛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豐富日常應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航天大國戰略競爭與博弈的主陣地。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三、商業航天行業產業鏈
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涉及火箭研制、衛星研制和其他設備制造,我國航天在諸多軟硬件產品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技成果,擁有了相關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包括: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應用衛星、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新材料產品、新能源產品、大型配套裝備等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零部件產品、航天保健品、空間生物產品;AVIDM、OSCAR安全數據庫及嵌入式操作系統等軟件產品等領域。商業航天位于行業中游,主要包括商業發射服務、衛星測控服務、地面設備服務及終端、衛星運營及數據增值等,國家給予航天的一些特殊的行業政策優勢已對民間資本市場構成了足夠的吸引力。行業下游為借助衛星組網(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互聯網、航天運輸等)運營及獲取的對地觀測數據及資料應用于林業、農業、智慧城市等行業。
四、商業航天行業發展環境-相關政策
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發布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步入航天領域,商業火箭和商業衛星公司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近年來,商業航天作為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部分備受關注,我國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商業航天領域的政策文件,推動商業航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我國商業航天行業部分相關政策具體如下:
五、商業航天行業競爭格局
1、主要企業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針對商業航天領域的一系列鼓勵性政策陸續出臺、"軍民融合發展"方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之勢,大量民間資本涌入航天領域,一批新興民營航天企業紛紛初創成立,與政府主導的國有航天企業共同參與到商業航天的發展和競爭,帶來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新形勢、參與主體新格局、業務運作新模式的變革。截止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相關企業成立1-3年的占36%,1年內才成立的占22.9%,成立3-5年的占19.5%,成立5-10年的占13.7%,成立超過10年的占7.9%。
截止目前,中國商業航天呈現出主體多元、模式多樣的競爭格局。我國航天行業企業競爭主要包括國家隊、民營的大型企業以及以航空裝備零部件系統為主的中小型企業,涉及企業有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天火箭、天奧電子、藍箭航天、天箭科技、中兵紅箭、盟升電子、高德紅外、中海達、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航天宏圖等。部分企業具體介紹如下:
2、代表企業
1)、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在航天應用領域研制的慣導產品成功應用于國家首個動調陀螺平臺慣導系統、全國產化激光捷聯慣導系統,為多個系列產品實現遠程精確自主導航奠定了基礎。2024年期間,航天科技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攻關,高精度加速度計技術、國產化電源模塊、高精度通用標準化IF轉換電路、生產現場在線監測系統、通用測試設備平臺、多參數地熱遠程動態監測系統等多項技術取得突破。據企業公告數據顯示,2024年航天科技航天應用產品營業收入7.84億元,占總營收的11.37%。
2)、中天火箭
中天火箭自成立以來主要從事小型固體火箭及其延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一直致力于推進航天固體火箭核心技術成果的多層次、多領域的深度轉化應用。中天火箭的民用小型固體火箭產品主要應用于以增雨防雹火箭為主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活動,是小型固體火箭核心技術在民用氣象領域的延伸應用。在探空火箭領域,公司是國內較早涉足探空火箭研制的單位之一,也是目前航天科技集團下屬唯一進行探空火箭研制開發的單位。中天火箭經過多年技術攻堅,探空火箭研制產品現已形成系列化,涵蓋了從低空、中空到臨近空間的探測火箭。據企業公告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天火箭小型固體火箭及其延伸產品實現營業收入9.25億元,實現凈利潤1956.62萬元。
六、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勢
商業航天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從衛星制造到火箭發射,從測控服務到應用拓展,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進程加速推進,安全、創新、產能、成本、效率將是未來商業航天發展的“五大關鍵詞”。衛星制造領域將加速向模塊化設計、自動化測試、批量化總裝演進,產能有望迎來集中釋放。火箭發射將向可重復、低成本、大運力躍升,從驗證階段逐步邁向工程應用和規模發展。伴隨著低軌衛星星座的全面建設和衛星數據消費市場的興起,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產業正在加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商業航天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促進了上下游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鏈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時期迎來成熟期。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潛力評估及趨勢前景預判,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投資價值及投資機會分析,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投資策略與可持續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