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疫情控制的越來越好,怎么重振經濟?
第一要務,先讓消費復蘇吧,為了做到這一點各地沒少費心,比較直接的辦法,就是發消費券。尤其是包郵區,發起券來,真不手軟。
南京發3.18億,市委書記帶頭下館子;
浙江內部競賽最“狠”,東陽的1000萬算灑灑水,紹興的1.8億也是零頭,杭州加碼16.8億,溫州發了18億,全省一起,領先全國;
上海直接搞了一個“五五購物節”,政府+商家,各類消費券補貼超過130億……
全民搶券的熱潮讓不少地方的人們仿佛回到了雙十一,掐表搶、搖號搶,不少城市的搶券難度不亞于春運搶火車票。
很多人質疑,為什么不直接發錢呢?
除了擔心可能引起物價上漲,核心原因就一個——沒錢啊!
你看下去年各地“財政收入、財政開支”的情況會發現,沒有財政赤字的只有上海一個地方。今年因為疫情,赤字率肯定要上去了,所以就是消費券這個補貼,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發得起的。
但你知道嗎?對這個補貼最感興趣的,卻是大批干灰產的羊毛黨、黃牛黨。他們聞風而來,迫不及待地“薅社會主義羊毛”,已經開始把這筆真金白銀兌現了。
他們怎么搞的呢?
02、消費券推出來之后,有些人的朋友圈、微信群就變成了大型微商叫賣現場,不少人雖然人不在當地,但是搶券的速度飛快,搶來的券立馬開始出售。
當然,朋友圈的范圍還是小了一點,在專門的二手銷售平臺上,消費券的覆蓋面非常廣,貓哥隨便搜了一下,昆明、珠海橫琴、佛山三水、安徽阜陽的消費券全都有賣的。
昆明的消費券比較好賣,因為額度比較大,100元的旅游券和50元的餐飲券,不設最低消費門檻,折現方便,優惠大約在5折到7折不等,這個券搶到就相當于賺了約100元。
不過,大部分的城市消費券都是代金券的形式,比如佛山三水,“140減70”相當于五折,珠海橫琴“200減80”相當于6折,優惠的幅度大,售價就比較高,直接能與票面額度掛鉤的。
而在阜陽的縣城里,三種不同類型的消費券,5塊錢就“拋售”了。
對他們來說,這些消費券就是些無成本的債券,搶到即賺到。
但是這些散戶規模太小,買賣都靠運氣,獲利有限。怎么能規模化呢?這時候很多干灰產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薅羊毛”對他們來說,都是熟門熟路的事。
規模化怎么干呢?
03、從收券環節講,他們就比散戶們優勢大多了。
●1、現在的消費券基本上實現了“電子化”,除了政府的官方平臺,微信支付、支付寶、美團點評、銀聯云閃付這幾個重要的合作平臺,貓哥實驗了一下,貓哥人在北京,在銀聯云閃付上面可以直接搶呼和浩特的消費券,沒什么障礙。
●2、很多地方是基于定位來發券,但是這點技術難題羊毛黨早就破解了。
只需一些市面上常見的虛擬定位的工具,想定鄭州定鄭州,想定杭州定杭州,不然你以為朋友圈那些“在歐洲旅游”的朋友,你是怎么在街上遇到的。
全國想搶哪的就搶哪的,一點障礙沒有。
●3、有賬戶限制也不是事。人家一般有兩種方式破解:
一是技術派,大的黑灰產人員要不自己擁有多達數十萬乃至千萬級別的手機黑卡庫,要不就是利用“接碼平臺”的大量卡號資源,以每條0.1元左右的價格接收驗證碼,快速并大批量注冊。高級的驗證碼技術也沒用,羊毛黨是最早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早在2017年,紹興警方破獲了一起打碼平臺案件,該平臺3個月內就提供了驗證碼識別服務259億次。
二是人海戰術,羊毛黨有類似傳銷一樣的人頭組織,群里一丟,很多人就像工蜂一樣沖過去搶。
如果自己的渠道收到的消費券還不夠,那還可以用收券的方式補充,有專門的團隊干這個,朋友圈、二手平臺都有賣的,收券也就是價格的事情了,說是“高價收購”,但是想壓價還是很容易的。
04、有了券,怎么套現呢?
第一步就是找線下有資質的商戶,不少商戶挺樂意配合的,給錢就行了,自己也沒什么損失,兩方一配合,就是坐著收錢的事情了,其實,很多商鋪看著門可羅雀為啥常年不倒,靠著就是各種套現過日子。
比如,一張300減100的券,到符合條件的商家刷碼,應付300元,抵扣完后實際支付是200元,商家實際收到的是300元,然后商家把其中的260元再返給你,沒有產生任何消費,雙方共同瓜分了100元,賺的多少,就看你和商家的分成比例了。
強勢的商家可以做到六四分,普通商家五五分,而走量的商家可以做到四六分或者三七分。
額度越大,賺的就越多,電子產品的消費券每張面值可以達到200-500元,每張的套現收益都在百元以上,百張即可上萬,千張就是數十萬,稍微大點的團伙靠這個整個幾百萬都不是事兒,有的黃牛炫耀,“靠著搶券掙的錢都夠買套房了”。
這些違規的事不好查嗎?
確實挺費勁的,不少商家已經學會規避平臺的風控系統,你支付寶消費的,錢款用微信返還,甚至有些店面備了充足的現金,所有返還的錢款,都用現金支付,平臺想查也很難了。
如果是跨區域的消費券,黃牛甚至可以做到全國聯動,建立強大的全國分銷網絡,有的只需要一張收款碼,線上即可完成套現。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05、原本,消費券是被寄予厚望的。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做過一個提議發放5000億消費券的報告,報告中提到,消費券能夠帶動3.5-5.8倍的新增消費,以最低3.5倍的拉動效應來計算,5000億的消費券核銷能夠帶來1.75萬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當于帶動了4.25%的社會零售總額增長,拉動2.46%的全年GDP增長。
看起來很美,但沒有誰知道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比例是被羊毛黨、黃牛以及對應的商戶蠶食了。
羊毛黨,一直是中國電商的頭等頭疼問題,最猖獗的時候,促銷、紅包類活動中,有70%-80%的優惠會被“羊毛黨”薅走,有公司甚至因此破產。
這個事搞了這么多年,中招的公司不計其數,但只能增加成本應對減少損失,一直沒有根治的辦法。而這一輪的消費券實在是羊毛黨們的最愛了,原因有三:
●1、當門檻被設置的越低,越是普惠型的優惠,被套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方便;
●2、越是大額的消費券,被套現的意愿就越強,因為利潤大;
●3、優惠部分由政府買單,商戶的參與性就越強。
每天動動手機就賺錢,所以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雖然這事超過一定額度就是違法,但真認定起來還是不容易,小額化、分散化、科技化,查處的難度和成本都不低。
06、一個好政策怎么更好的落實確實是個問題。
雖然各地發消費券都能上個熱搜,但是不少人還是把消費券歸為雞肋,“富人看不上,窮人用不上”,這大約也是消費券所面對的現實,搶到券的人,消費意愿確實也不夠強,畢竟還是要加上真金白銀才能用,而現在沒有收入的人,大有人在。
在有些人眼里,“滿3000減500”是大便宜,但是對于不少人來講,這和“滿1億減5千萬”沒什么兩樣,我缺的是那500嗎?我缺的是那3000呀。
各地的消費券發法也一直在補漏洞,各種平臺也在一直修補政策,但反正是出錢補貼,與其這么多真金白銀被不法之徒巧取豪奪了去,不如把目標設定的更明確一些:
●1、富豪是不需要補貼的;
●2、中等收入人群最難的不是基礎消費,而在于預期,他們更需要的是減稅費,尤其針對房貸這種大額負債出臺針對性緩壓政策;
●3、最需要幫扶的是無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中低收入者,對于他們來說,消費券不太好用,畢竟是要搭現金的,他們最需要的是——現金。
2014年以來,隨著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消費者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均有增長。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0%)。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72260億元,增長9.0%。整體消費品零售規模雖持續提升,但受國內宏觀經濟發展影響,增速進一步放緩。
2014-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019年我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51317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總消費品零售額的85.3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0332億元,比上年增長9.0%,占總消費品零售額的14.66%。
按消費類型分,2019年我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占總消費品零售額的11.35%;商品零售364928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總消費品零售額的88.65%。
2019年中國城鄉消費品零售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