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今年兩會召開日期(政協/人大會議將分別在5月21日/5月22日召開),受疫情影響本屆全國兩會推遲逾兩月進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尚屬首次。結合當前的國內外特殊環境、政策背景,我們認為在兩會期間主要關注以下五大看點:
1)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謀發展可能是核心議題之一。
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截止5月5日全球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50萬例。外防輸入壓力仍大,且需要防范今年秋冬季的“二次爆發”風險。我們預計“重大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謀求發展可能成為核心議題之一。不久前召開的政協主席會議提出將就該議題“建真言、謀良策”。
98%的國民對疫情都較為關注,自我防護、減少接觸、主動隔離等防護措施已經成為疫情期間的全民共識。
疫情期間,防護措施占比
有93%的國民認為佩戴口罩是所有防控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方式,其他防護用品的重要性也被感知;同時,日常防護意識及防護觀念也在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疫情對于國民日常防護觀念的影響程度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 “六穩”、“六保”背景下的經濟發展目標。
4月中旬的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等“六保”目標,今年的階段性增長目標可能會相應淡化。在經歷了極不尋常的一季度之后,我們預計今年政策重點在考慮全球經濟仍在加劇下行、主要國家普遍經濟負增長的客觀背景在落實扶貧目標、保民生、確保就業穩定等方面。
3) 短期、長期政策組合釋放內需潛力:
4月9日發改委及國務院分別發布有關進一步城鎮化及要素市場改革的文件,推進要素市場改革來助力城鎮化升級。我們認為這不僅在短期對沖疫情沖擊較為重要,在中長期應對外圍環境的變化、挖掘和釋放內需潛力也具有戰略意義。具體到今年,市場可能會關注周期性政策的力度及具體舉措,包括貨幣、財政、產業政策的組合,特別是財政赤字、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等的規模,是否還有進一步的減稅降費舉措,以及支持政策作用的具體領域,包括新老基建、老舊改造、醫療衛生系統升級、扶貧目標達成、生態環保、對疫后武漢及湖北的恢復與建設的特別支持等。
4) 改革舉措促創新與升級。
提高發展質量、外圍環境變化都在緊逼中國加快產業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國近年在資本市場、教育體系等領域做出改革以培養創新能力、鼓勵創新,鼓勵長期資本的形成支持實體經濟創新升級,如科創板的設立及創業板的注冊制改革、不動產信托基金的引入、高考制度的改革,等等。結合當前特殊的外部環境,鼓勵促進創新、加快產業升級仍是兩會值得關注的核心話題。
5) 十四五規劃的方向: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醞釀之年,估計在兩會期間的政策討論也會涉及到十四五規劃的制定。我們估計十四五規劃相比十三五規劃既有一定的延續性,如進一步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生態環保等方向,又需要針對新的內外部環境作出調整,如,如何在新的內外形勢下更加重視內需、挖掘內需潛力,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等。
圖表:疫情以來的政策落實: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確定今年兩會召開日期
圖表: 疫情進展及應對舉措
圖表: 2020年地方政府制定的GDP目標以及與2019年對比
市場在兩會期間表現相對正面,
重點關注“純內需”及“進口替代”
A/H市場在兩會前后時間里多有正面表現,由于投資者結構的差異,A股比港股對兩會的反映更為敏感,且熱點多集中在有政策預期的行業和主題中。今年疫情之下內外部環境更為復雜,兩會中可能涉及的政策及改革舉措頗受市場關注。考慮目前國內外疫情進展及A/H整體中等偏下的估值水平、倉位水平,我們認為不宜對市場過度悲觀,結構性重點關注純內需、進口替代主題(個股梳理請參見報告原文)。
圖表: 兩會前后市場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