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搟面皮8秒賣光、柞水木耳10秒賣光、陜北小米11秒賣光、肉夾饃16秒賣光……在一場陜西農產品網絡直播中,這樣的數據頗為引人關注,而數據的背后,是內地農民直播帶貨潮的持續升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地區的農產品銷售轉戰線上,以京東、拼多多、淘寶等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亦集體發力,在此時相繼推出幫扶措施,一時間“直播帶貨”成為內地農戶的“新農活”。
在央視與拼多多聯合開設的“脫貧攻堅直播間”首期陜西專場中,柞水、平利、米脂和閻良等地市縣長及扶貧合作社帶頭人,在直播間向全網消費者推介柞水木耳、平利絞股藍、小米、甜瓜等四種扶貧產品。
平利縣返鄉創業新農人王秀梅介紹,通過電商平臺與當地政府的支持幫扶,她與當地51戶種植絞股藍的貧困戶共同成立了多多農園絞股藍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在電商平臺開設扶貧產品的旗艦店,經過半年多運營,旗艦店已在相關類目中位列好評榜首位。
“我們請來扶貧帶頭人和當地縣長為產品代言,希望扶貧成為直播間主角,把舞臺留給扶貧產品和當地農戶。”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據了解,拼多多已撥出助農扶貧專項補貼,對柞水木耳等扶貧產品進行現金補貼,確保貧困戶受益,消費者得實惠。
統計顯示,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936.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31.0%;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涉農商品銷售旺盛。其中,肉禽蛋、糧油和蔬菜的增長較快,增速均在70%以上。
“除了賣貨,由此帶動的漲粉和銷量,也會為農戶的網店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借助媒體、政府和電商平臺的力量,為農戶徹底打通線上渠道,樹立脫貧的信心。”狄拉克表示。
農村電商專家魏延安建議,在繼續開展電商培訓的同時,還應加大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力度,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水平,不斷規范直播帶貨市場,加大社交電商、直播、短視頻等網絡展示,吸引各類創新創業者成為農村網紅人才,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2025-2031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直播帶貨重點企業發展分析,2025-2031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發展預測分析,直播帶貨行業投資建議研究及銷售戰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