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歐洲是全球天然氣的主要消費方,同時較早與金融市場掛鉤,因而研究歐洲天然氣市場對理解該行業尤為重要。自1970 年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在市場自由化、供應穩定性、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織下,歷經低-中-高氣價的波動周期,定價機制從成本加成模式到掛鉤油價,再到氣-氣競爭模式演變。復盤歐洲天然氣市場,可以看到供應穩定性始終是天然氣定價基石,地緣矛盾頻發暴露歐洲對單一供應商的系統性風險。伴隨儲運設施的進一步完善,TTF 與JKM 價差或收斂,但歐洲“去俄化”及供應管道建設滯后,或致區域偏高溢價長期存在。
1970-2000 年:變革與自由化。1970-1990 年,歐洲天然氣市場處于發展初期,在兩次石油危機沖擊下,定價機制從成本加成模式逐步演變成掛鉤油價的模式,氣價隨油價波動。此時長期合同成為穩定供應的關鍵,但價格靈活性受限。1990-2000 年,隨著蘇聯解體、俄烏天然氣爭端頻發,以及歐盟天然氣市場自由化改革的推進,天然氣價格波動加劇,長期合同模式受到挑戰。這一時期,歐洲天然氣市場從地方壟斷走向自由化,能源結構加速調整,天然氣消費量顯著增長,但壟斷格局與區域基建差異限制了改革成效。
2001-2009 年:歐洲天然氣的波動與轉型。2001-2008 年國際油價攀升,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需求大增,歐洲天然氣價格經歷長達7 年的上漲周期,漲幅達308.5%。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需求驟降,氣價隨之暴跌。期間,盡管長期合同仍主導市場,但歐盟持續推進天然氣市場自由化改革,發布多項指令推動市場開放與網運分離。2009 年歐盟通過《第三次能源改革》方案,進一步推動市場化進程,但區域市場分割、基礎設施連接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
2010-2015 年:福島沖擊&歐債危機下的價格沉浮。福島核事故短期推高氣價,但歐債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抑制需求,周期內氣價高點未能突破2008 年水平。期間,俄烏沖突、利比亞局勢動蕩等事件頻發,供應收緊與需求疲軟交織,價格波動性增加。2013-2015 年,美國頁巖油革命帶來LNG 過剩,疊加全球經濟疲軟,歐洲氣價持續下行,跌幅達60%。與此同時,歐洲加速能源轉型,進一步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現貨定價 比重顯著提升,市場機制逐步完善。
2016-2019 年:LNG 貿易加快與天然氣供應格局重塑。2016 年起,法國核電故障、俄烏糾紛等因素推動氣價大幅上漲,漲幅達140%。2018年后,美國LNG 出口激增、澳大利亞新項目投產,疊加歐洲溫和冬季削弱需求,氣價高位回調62.3%。美國頁巖油革命重塑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美國LNG 成為歐洲重要供應源。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崛起,風電、光伏裝機量快速增長,發電競爭力增強,部分替代天然氣需求,為長遠抑制氣價埋下伏筆。
2020-2024 年:能源舞臺上的“不規則脈搏”。2020 年疫情沖擊下氣價暴跌,2021 年經濟復蘇與極端天氣推動價格飆升,2022 年俄烏沖突引發供應危機,氣價沖至史詩級高位。2023-2024 年,隨著歐洲供應多元化與可再生能源發展,價格波動性驟減,但俄烏過境協議到期等因素仍引發階段性上漲。歐洲能源戰略調整與轉型的迫切性在這一時期被充分凸顯,供應不穩定成為重大挑戰。
歐洲天然氣市場的跌宕起伏,為全球能源格局敲響警鐘。首先,從供應端看,歐洲因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屢屢陷入地緣政治與能源安全的雙重困境,凸顯單一供應源的巨大風險。中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高且來源集中,亟須拓展海外氣源,完善管網與儲備設施,提升應急響應能力,以筑牢能源安全防線。其次,在能源轉型方面,中國雖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成果顯著,但仍需加強政策協同與技術研發,攻克儲能難題,以降低能源轉型成本與風險。最后,工業領域方面,歐洲天然氣價格波動對工業生產造成沉重打擊,中國應以此為鑒,加強對工業用氣成本的監測與調控,建立價格預警機制,引導企業參與能源期貨市場鎖定成本,推廣節能技術與產業布局優化,提升工業韌性。
風險提示:政策調控力度超預期,制造業回暖不及預期,宏觀經濟走勢波動,地緣環境超預期,美聯儲降息次數不及預期,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風險。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謝文迪


2025-2031年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天然氣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天然氣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