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捕撈漁船的分類
捕撈漁船,是指捕撈魚類或其他經濟水生動植物的專用船舶。
按照作業方式可分為拖網漁船、圍網漁船、張網漁船、釣漁船、刺網漁船等。
根據作業水域的不同,海洋捕撈漁船分為近海漁船和遠洋漁船。
根據漁船材質,捕撈漁船可分為:鋼制漁船、木質漁船、玻璃鋼漁船、鋼木混合漁船、鋼絲網水泥漁船及其他材質的漁船。
捕撈漁船的分類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二、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分析
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產品產量和漁船數量均居世界首位。長期以來,漁船規模過大與漁業資源衰減的矛盾是制約我國捕撈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日益衰退,捕撈漁船減船轉產工作是保護漁業資源的主要應對措施,為落實國務院要求,農業農村部在現有政策基礎上認真總結,深入調研,大膽改革,不斷創新,指導各地持續推進漁船壓減工作。因此,近年來,我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呈下降趨勢,2018年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1653.01萬千瓦,比上年減少16.59,同比下降0.99%;2019年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1610.07萬千瓦,比上年減少42.94,同比下降2.60%。
2014-2019年中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及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2016年-2019年,國家累計下達減船轉產專項補貼資金55億元,是建國以來國家在捕撈強度控制方面的最大規模投入。各地在國家資金基礎上加大地方財政支持力度,廣泛宣傳動員,鼓勵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在農業農村部和地方各級漁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國海洋捕撈漁船數量逐年減少。
2018年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37.47萬艘,比上年減少1.67萬艘,同比下降4.27%;2019年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33.50萬艘,比上年減少3.97萬艘,同比下降10.60%。
2014-2019年中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及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遠洋漁船行業市場競爭狀況及市場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2019年,全國有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33.50萬艘,其中廣東、山東、江蘇、海南、福建、廣西、江西、浙江、遼寧、湖南的捕撈漁船擁有量分別為45501艘、45062艘、43809艘、24324艘、24154艘、22323艘、22299艘、21002艘、17760艘、17250艘。
2019年各省市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中國441千瓦以上(600馬力以上)、45-440千瓦(61-599馬力)、44千瓦以下(60馬力以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分別有2928艘、54372艘、317374艘;2019年中國441千瓦以上(600馬力以上)、45-440千瓦(61-599馬力)、44千瓦以下(60馬力以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分別有3041艘、51704艘、280231艘。
2014-2019年中國各段馬力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單位:艘)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441千瓦以上(600馬力以上)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有3041艘,其中浙江、福建、山東、遼寧、海南、廣西、上海、江蘇、天津、北京、廣東、河北441千瓦以上(600馬力以上)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分別為686艘、534艘、349艘、342艘、203艘、97艘、45艘、10艘、9艘、8艘、5.9艘、3艘。
2019年各省市441千瓦以上(600馬力以上)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各省市45-440千瓦(61-599馬力)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51704艘,其中進入全國前十的省市有浙江、廣東、福建、山東、江蘇、海南、遼寧、廣西、河北、天津,它們45-440千瓦(61-599馬力)漁業捕撈漁船擁有分別為10773艘、7363艘、7085艘、6978艘、5122艘、4866艘、4616艘、2115艘、1891艘、300艘。
2019年各省市45-440千瓦(61-599馬力)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全國各省市44千瓦以下(60馬力以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為280231艘,其中前十的省市分別是江蘇、山東、廣東、江西、廣西、海南、湖南、福建、遼寧、湖北,它們44千瓦以下(60馬力以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分別為38677艘、37735艘、37629艘、22294艘、20111艘、19255艘、17250艘、16535艘、12802艘、10234艘。
2019年全國各省市44千瓦以下(60馬力以下)漁業捕撈漁船擁有量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漁業捕撈擁有量的減少,中國漁業捕撈輔助船擁有量也是呈下降趨勢,2018年中國有漁業捕撈輔助船擁有量18559艘,比上年減少1786艘,同比下降8.78%;2019年中國有漁業捕撈輔助船擁有量13042艘,比上年減少5517艘,同比下降29.73%。
2014-2019年中國漁業捕撈輔助船擁有量及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漁業、智研咨詢整理
三、海洋捕撈漁船減船轉產的有效措施
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產品產量和漁船數量均居世界首位。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海洋漁業捕撈作業中引入了很多高新科技手段,漁民的捕撈能力提升,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作業漁船,使得海洋資源日益減少,因此國家全面落實執行禁漁期、休漁期相關規定,堅持嚴格落實伏季制度,沿海漁民的生活備受影響,很多漁船只能靠漁船油價補貼艱難度日,漁民生活質量持續下降。為了保證收入來源,部分漁民會增加捕撈作業的強度,導致漁業資源衰減速度加劇,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捕撈生產秩序險。而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漁民生活質量無法獲得保證,因此減船轉產工作是非常關鍵且必要的。
對于海洋捕撈行業來講,減船轉產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漁民的安置問題。
海洋捕撈漁船減船轉產的有效措施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截至2019年12月底,“十三五”以來全國已累計拆解漁船20414艘,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全國海洋捕撈漁船船數壓減任務。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大減船工作力度,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加強海洋漁業資源保護。針對個別地區海洋大中型捕撈漁船功率壓減進度緩慢等問題,進一步加強督促指導,強化省際間任務協調,確保按時完成“十三五”全國海洋捕撈漁船功率壓減任務。同時,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提前謀劃“十四五”漁船管理思路,不斷提高漁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2024-2030年中國海洋捕撈漁船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海洋捕撈漁船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19-2023年海洋捕撈漁船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海洋捕撈漁船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4-2030年中國海洋捕撈漁船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