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產業鏈條較長,前后向產業關聯度強,且規模效益明顯,行業寡頭壟斷特征明顯。全球汽車工業經過百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較高的產業集中度,市場主要由大眾集團、豐田集團、通用集團等國際整車廠主導。
2019 年主要整車廠商全球產銷量排名情況 單位:萬輛
排名 | 整車廠商 | 產量 | 占全球產量比 | 銷量 | 占全球銷量比 |
1 | 大眾集團 | 1,027.32 | 11.57% | 1,039.71 | 11.89% |
2 | 豐田集團 | 998.82 | 11.25% | 970.29 | 11.10% |
3 | 雷諾-日產聯盟 | 754.09 | 8.49% | 795.70 | 9.10% |
4 | 通用集團 | 697.53 | 7.85% | 747.29 | 8.55% |
5 | 現代-起亞集團 | 681.87 | 7.68% | 673.37 | 7.70% |
6 | 福特集團 | 506.10 | 5.70% | 511.67 | 5.85% |
7 | 本田 | 505.44 | 5.69% | 515.08 | 5.89 |
8 | FCA | 436.49 | 4.91% | 441.54 | 5.05% |
9 | PSA | 403.35 | 4.54% | 337.59 | 3.86% |
10 | 鈴木 | 274.31 | 3.09% | 290.57 | 3.32% |
資料來源:Markline 全球汽車信息平臺
從區域市場來看,隨著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配套能力的逐步提高,以及配套體系的逐步完善,一批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產品競爭力較強的民營企業逐步脫穎而出,市場份額也逐漸擴大,并且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京津、華中、西南六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帶,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特征日趨突顯。
我國主要整車廠商區域分布:
序號 | 產業帶 | 主要整車廠商 |
1 | 長三角地區 | 大眾、通用、觀致汽車、奇瑞捷豹路虎、悅達、起亞、吉利、 奇瑞、江淮 |
2 | 珠三角地區 | 東南汽車、一汽大眾、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 |
3 | 東北地區 | 華晨、華晨寶馬、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一汽、哈飛汽車 |
4 | 京津地區 | 現代、奔馳、北汽、吉普、一汽夏利、一汽豐田 |
5 | 華中地區 | 神龍、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標致雪鐵龍、長豐汽車 |
6 | 西南地區 | 長安福特、長安鈴木、一汽豐田、吉利沃爾沃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從汽車保有量來看,我國汽車行業仍存在較大增長空間。根據公安部統計,截至 2019 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 2.6 億輛左右,而美國 2016 年汽車保有量就已達到 2.64 億輛。人均保有量方面,2018 年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 173 輛左右,而同期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已達 837 輛,日本為 591 輛,德國為 589 輛,與主要發達國家相差較大,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未來我國汽車行業市場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2018 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汽車千人保有量情況:
資料來源:公安部、智研咨詢整理
此外,產業政策的持續出臺也為我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政策保證。2019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 年)》,對促進汽車消費提出六項方案,從購車指標、舊車置換、汽車后市場等多個領域,全方位鼓勵汽車消費的擴大和升級,鞏固汽車消費基石。隨著國內消費持續升級、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和政策扶持,預計國內汽車整車市場尤其是品牌車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根據美國汽車新聞網發布的 2019 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日本、歐洲和北美汽車零部件企業占據絕大多數。其中,美國企業上榜數超越日本,達到了 23 家,其次是日本 22 家和德國 19 家,中國僅有 7 家。
2019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數量情況:
資料來源:美國汽車新聞網、智研咨詢整理
目前,國內整車市場汽車品牌根據其發源地不同,可劃分為自主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法系等六大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占全部汽車市場的 83.04%,乘用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就能代表我國整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目前,我國汽車消費市場中自主品牌車約占4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次為德系、日系和美系車,三者合計占據市場約 50%左右的份額。
2019 年我國乘用車市場份額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汽車保有量和人均收入高度相關,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將進一步拉動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需求的持續增加。此外,我國處于汽車普及階段,我國目前每千人民用汽車保有量還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率等指標隨之提高,汽車消費能力和意愿隨之增強,這必然會推動我國汽車消費進一步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