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最大空間,是統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農業產業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貧困地區的交通條件、招商引資、產業建設、民生保障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鄉村產業中農產品加工業是體量最大、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18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將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持久動力。
相關上市企業:蘇墾農發(601952)、星光農機(603789)、敦煌種業(600354)、隆平高科(000998)、梅安森(300275)、芭田股份(002170)、新洋豐(000902)、新希望(000876)、登海種業(002041)、牧原股份(002714)等。
相關企業:浙江天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運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返鄉入鄉、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批準創建數量、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批準創建數量、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
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包括中國鄉村面臨衰落的客觀事實、城鄉發展不平衡尤為明顯以及建設社會現代強國目標。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是在鄉村最為突出,多數鄉村日益凋敝,城鄉二元結構尚未完全破除,城鄉發展差距依然較大,鄉村地區的人口流失問題依然嚴峻,農產品供需、農業供給質量、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環境、農村黨建等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改善強化,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鄉村振興戰略行業概述
鄉村振興戰略是指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培養鄉村人才、傳承鄉村文化、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改善鄉村組織體系等綜合措施,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戰略的目標是建設富有活力的新農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機會。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方針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三、鄉村振興戰略行業政策
在國家戰略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我國鄉村振興的春天已然到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了重大戰略機遇。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旨在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和政策舉措,旨在加快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例如,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到2027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穩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鄉村產業更加興旺,實現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鄉村更加生態宜居,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鄉風文明持續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傳承發展,農民綜合素質全面提高;鄉村治理更加有效,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民生活更加美好、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基本建立。
四、鄉村振興戰略行業產業鏈
鄉村振興戰略產業鏈上游為供給端,包括農業生產資料、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持、政策與資金支持等,其中,農業生產資料中,農業生產技術研發、育種基地提供種子/種苗;化工企業、有機肥生產商提供化肥/農藥;農業機械制造、智能農業研發農業裝備;飼料由畜禽養殖業的原料供應商提供。在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持中,農田水利建設、土壤改良服務商對土地進行整治;物聯網設備、遙感技術、大數據平臺提供商提供數字農業。政府專項資金、金融機構(農村信貸、保險)、社會資本提供資金支持。產業鏈下游為需求端/延伸端,包括農產品加工與流通、鄉村旅游與服務業、品牌與消費市場以及生態與循環產業。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五、鄉村振興戰略行業發展現狀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全國各地著力優化環境、完善政策,不斷提升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匯聚更多資金、技術要素,帶動形成農村創業創新熱潮,不斷拓展農村就業空間和農民增收渠道。中國返鄉人才數量持續增長,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2024年各地通過打造豐富的產業業態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一大批“鄉創客”“新農人”到鄉村干事創業,中國返鄉入鄉人才數量近1300萬人。預計到2025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業者有望超過1500萬人。未來,隨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深入,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顯身手,將帶動農村就業空間和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
與傳統觀念不同,新一代返鄉人群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占比正在上升。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返鄉創業農民工達到1123萬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23.6%,較2020年上升8.2個百分點。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家決定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是為了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設立的重要項目。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勢下改善農業供給、拓展農業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示范園創建從2017年開始,目前已創建四批,第一批創建148個,第二批創建110個,第三批創建116個,第四批創建119個,總共創建493個。
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指經國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創建或建設的,以生產、加工、科技為一體,具有區域代表性和示范引領作用的農業產業園區,是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自2017年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啟動,截至2024年,我國申請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累計達338個,其中,2024年為50個。河南、四川、廣東、黑龍江、山東、新疆、江蘇等地的園區創建數量排名較為靠前。
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是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其申報以縣級人民政府為主體,實施以鄉鎮為主體,以示范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整合各方力量,聚合各類資源,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支點。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貫徹中央部署,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90億元,支持811個鎮(鄉)聚焦主導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建設產業鏈條延長、業態類型豐富、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強鎮。數據顯示,2018-2024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經批準創建1709個農業產業強鎮。其中,2024年批準建設200個農業產業強鎮。農業產業強鎮規模不斷擴大,發揮鄉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的紐帶作用,推動鄉村振興。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最大空間,是統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農業產業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貧困地區的交通條件、招商引資、產業建設、民生保障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鄉村產業中農產品加工業是體量最大、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18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將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持久動力。
六、鄉村振興戰略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當前鄉村振興領域的代表企業主要聚焦于農業產業化、農資供應、種業科技、智慧農業和綜合服務五大方向。頭部企業如新希望(農牧食品)、新洋豐(復合肥)、蘇墾農發(種植加工)營收規模顯著,體現傳統農業基本盤的穩定性;而隆平高科(種業)、梅安森(物聯網)、星光農機(智能裝備)等企業雖規模較小,但技術含量高,代表產業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此外,天順控股、運鴻集團等綜合服務商通過整合產業鏈資源,探索“農業+健康+數字”的跨界模式,反映鄉村振興向多元化延伸的趨勢。
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希望集團旗下最大的實體產業板塊,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立足農牧產業、注重穩健發展,業務聚焦于飼料、生豬養殖與屠宰兩大行業,業務遍布全國及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埃及等15個國家。2024年上半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持續開展十萬新農人培訓、幫養模式、農業金融擔保助農等項目,攜手產業伙伴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在人才振興方面,公司繼續開展“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在持續開展各類實用性短期培訓班的同時,以現代學徒制、定向培養等模式,與政府、高校合作各類鄉村振興特色培訓項目,為行業和社會培養新農人。從企業經營情況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新希望營業收入為772.09億元。
2、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磷肥、復合肥的生產和銷售,40余年來堅持以工匠精神夯實產品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強化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布局等多種舉措,現已形成復合肥(常規復合肥和新型復合肥)、磷肥(主要是磷酸一銨)、磷酸鐵、磷石膏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全國磷復肥龍頭企業,2024年,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通過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產業融合,多維發力破解農業綠色發展密碼,守護國家糧食安全。2024年8月18日,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新疆阿克蘇阿拉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阿克蘇園區管委會簽署了投資合同,計劃在阿克蘇園區的化工產業集中區投資新建一個年產60萬噸的新型作物專用肥項目。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公司積極響應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定決心,更是助力新疆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通過這一基地的建設,將有力促進當地及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與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為西北地區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洋豐營業收入為123.67億元,同比增長4.05%。
七、鄉村振興戰略行業發展趨勢
1、科技賦能農業,推動產業升級
未來,鄉村振興將更加依賴科技創新,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無人機播種、智能灌溉、大數據監測等技術將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農業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加速優質種子、生物農藥等研發,提升農產品質量和抗風險能力。此外,區塊鏈溯源技術將增強農產品品牌可信度,幫助優質農貨打入高端市場。數字化管理平臺也將優化農村物流、金融等服務,縮小城鄉差距。
2、三產融合深化,拓展鄉村經濟價值
鄉村振興不再局限于種植養殖,而是向加工、旅游、文化等多元業態延伸。農產品深加工(如預制菜、保健食品)提高附加值,鄉村文旅(民宿、研學、康養)吸引城市消費。地方政府將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結合非遺、生態等資源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同時,電商直播、社區團購等新零售模式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形成“生產—加工—銷售—體驗”全鏈條,增強鄉村經濟韌性。
3、綠色發展與可持續模式成為核心
環保和低碳理念將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推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普及。有機種植、秸稈綜合利用、光伏農業等項目減少污染,提升土地效益。碳交易、生態補償機制可能為鄉村帶來新收入來源。此外,村莊規劃更注重生態保護,避免過度開發,鄉村旅游也將向低碳、自然體驗方向轉型。政策支持綠色金融,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可持續農業,確保鄉村振興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共十六章,包含鄉村振興戰略相關企業經營狀況分析,鄉村振興戰略投融資發展分析,2025-2031年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