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光儲充一體化即光伏+儲能+充電模式,其核心是由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元素通過電力電子技術集成一體、互相協調支撐形成的新型“源網荷儲”電力系統。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車樁比的提升以及超級快充的普及,對充電設施的供電容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現有充電網體系也帶來了很大挑戰。當大量電動汽車同時充電時,會對電網造成較大的負荷壓力,可能導致電壓波動、供電不穩定等問題。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即發、即用、即儲”的模式可以降低充電損耗,推廣建設之后不僅可以解決電車用戶充電難、充電久的問題,還進一步降低了在交通領域的碳排放,賦能新能源汽車更多的綠色價值。近年來,光儲充一體化電站建設迎來熱潮,城市充電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工業園區等應用場景持續落地,為電動汽車提供清潔、高效的充電服務。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57.8億元,占全球市場規模的51%。。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成熟,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有望迎來更廣泛的應用。
上市企業:陽光電源 (300274)、寧德時代(300750)、特銳德(300001)、比亞迪(002594)、星云股份(300648)、小米集團-W(01810)
相關企業: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科智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星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安科瑞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充電站、光伏、儲能
一、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相關概述
光儲充一體化即光伏+儲能+充電模式,其核心是由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元素通過電力電子技術集成一體、互相協調支撐形成的新型“源網荷儲”電力系統。其中,光伏系統,利用充電站、雨棚等屋頂或建筑物空地安裝光伏陣列,為電站和車主提供清潔電力。當光伏發電功率高于充電樁使用功率時,余電存儲于儲能電池。當電池達到儲能容量上限而光伏發電仍有冗余時,光伏系統限功率或停止運行。儲能系統利用夜間低谷電價進行儲能,在充電高峰時段和市電一起對充電站供電,滿足高峰期用電需求,實現峰谷套利。車輛充電時,將優先使用儲能電池的電量,以實現能源的價值最大化。同時參與電網的頻率調節,維持電網的穩定性。并可作為備用電源參與應急供電,確保電站的基本運行和安全。充電樁則是在新能源車進站時進行快速充電。
光儲充一體化不僅是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的革新,更是實現電網穩定、經濟綠色轉型及用戶用能體驗升級的多維解決方案。與傳統的單一充電站相比,光儲充一體化電站具有多能互補、節能環保、削峰填谷等顯著優勢,可減輕電網壓力,提高能源轉化效率;促進資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加收益。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5年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二、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發展背景
近10多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積極擁抱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機遇,加快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既包括傳統汽車的零部件生產供應網絡,也包括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控、電驅動系統以及電子產品和軟件的供應體系,還包括充換電、電池回收等配套體系。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
得益于電池、電機、電控等硬核技術的突破,充電樁等配套環境的日趨完善,以及消費者環保理念的提升等因素,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20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0.34%。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補給站”,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隨著新能源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充電樁的需求迅速增長。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81.8萬臺,同比上升49.1%。2024年1-12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422.2萬臺,同比上升24.7%。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85.3萬臺,同比下降8.1%,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336.8萬臺,同比上升37.0%,樁車增量比為1:2.7。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車樁比的提升以及超級快充的普及,對充電設施的供電容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現有充電網體系也帶來了很大挑戰。當大量電動汽車同時充電時,會對電網造成較大的負荷壓力,可能導致電壓波動、供電不穩定等問題。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即發、即用、即儲”的模式可以降低充電損耗,推廣建設之后不僅可以解決電車用戶充電難、充電久的問題,還進一步降低了在交通領域的碳排放,賦能新能源汽車更多的綠色價值。
三、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市場現狀
1、相關政策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服務市場的發展,國家支持政策頻出,各級主管部門明確支持與鼓勵光儲充一體化建設。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和規劃,不僅涉及光儲充一體化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還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指出,鼓勵“光儲充放”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隨后于2023年6月,國務院再次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車聯網、車網互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光儲充換一體站等試點示范。發改委等部門在2024年10月發布了《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在具備條件的高速公路休息區、鐵路車站、汽車客運站、機場和港口推進光儲充放多功能綜合一體站建設。在中央政府引導下,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支持“光儲充”一體化建設,開展“光儲充”一體化試點應用。部分地區還提供土地和稅收優惠,為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提供便利條件。
2、市場規模
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核心驅動力包括 “雙碳”目標的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加速普及以及能源安全需求的上升。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57.8億元,占全球市場規模的51%。
3、建設情況
在“雙碳”目標的強勁驅動下,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以其創新的“光伏發電+儲能調峰+智能充電”協同模式,正迅速從政策扶持的“試驗田”向市場化運營的“高產田”華麗轉變。近年來,光儲充一體化電站建設迎來熱潮,城市充電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工業園區等應用場景持續落地,為電動汽車提供清潔、高效的充電服務。以江蘇為例,截至2025年3月,江蘇省已落地光儲充一體化項目320個,其中工業園區占比65%,
4、企業布局
“光儲充”一體化正在成為新能源行業的新風口,入局企業越來越多。其中國內企業陽光電源、華為數字能源、特來電等憑借技術研發與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在系統集成與設備制造環節占據主導地位。國際巨頭如特斯拉則通過V2G(車輛到電網)技術與超級充電網絡布局,在高端市場形成差異化優勢。整體來看,國內光儲充一體化市場競爭格局呈現“頭部企業主導、跨界玩家崛起、區域差異化明顯”的特點。
四、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發展趨勢
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共同推動了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的發展。光儲充一體化作為一種創新的能源解決方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然而,要實現其大規模推廣,還需克服技術、市場等多重挑戰。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成熟,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有望迎來更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如光伏發電效率提高、儲能系統穩定性和壽命延長,超充和V2G等技術逐漸成熟,光儲充一體化技術將不斷取得突破,進而推動光儲充一體化行業快速發展。此外,AI、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將推動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建設進入智能融合時代,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升。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5年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年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年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括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相關概述、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運行環境(PEST)分析、全球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運營態勢、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投資機會、光儲充一體化超充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