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已達2196.7億元,2024年,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437.5億元,2025年有望突破2600億元。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應用,交通信息化市場將持續增長。5G的高速率、低時延特性將進一步提升交通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如支持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應用。物聯網將實現交通系統中萬物互聯,使交通設備之間的協同更加高效。人工智能技術將在交通流量預測、智能調度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都將促使交通信息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相關上市企業:易華錄(300212)、智慧交通(873506)、*ST銀江(300020)、萊斯信息(688631)、川大智勝(002253)、皖通科技(002331)、千方科技(002373)、寶信軟件(600845)、中遠海運(002401)、通行寶(301339)
相關企業: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產業鏈、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發展現狀、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
一、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定義及分類
交通運輸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對交通運輸系統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服務進行全面升級和改造,以提高運輸效率、安全性、可持續性和用戶體驗的過程。其核心是通過數據驅動和智能化手段,實現交通運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系統協同。
二、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產業鏈分析
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產業鏈涵蓋上游的硬件設備供應商與軟件技術提供商、中游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下游的運營企業、管理部門和終端用戶。上游的硬件設備供應商提供通信、傳感器、計算機等設備,軟件與技術提供商提供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和GIS技術等。中游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交通管理系統集成商、運輸企業信息化服務商和智能交通應用開發商,他們整合資源構建各類信息化平臺與應用。下游覆蓋交通監管、公共出行、貨運物流等場景,實現擁堵治理、智能調度、車路協同等應用落地。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協作,在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正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升級,持續釋放交通與數字技術融合的乘數效應。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
三、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歷經三十余年跨越式發展,從基礎電子化到全域智能生態,已成為驅動交通現代化轉型的核心引擎。萌芽筑基期(1990s-2000s),以ETC、鐵路12306售票、民航離港系統等單點突破為起點,完成交通設施數字化與數據采集網絡搭建,雖存在系統割裂、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但為后續發展奠定硬件與業務根基;融合突破期(2010s-2015年),云計算、物聯網與車聯網技術推動區域ETC聯網、城市數據大腦、網約車平臺等協同應用落地,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與出行服務重構,打破數據孤島但區域發展仍存失衡;智能爆發期(2016年至今),5G、AI、數字孿生與區塊鏈技術催生車路協同、智慧港口、MaaS出行服務等創新場景,交通基礎設施全面智能化升級,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加速,中國標準與技術加速出海。當前,行業正邁向“超智能生態”新階段,以技術融合驅動交通治理模式變革,為全球提供“數字+綠色+普惠”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范式。
四、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產業鏈上游分析
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隨著工業自動化、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家居等眾多領域的快速發展,對傳感器的需求不斷攀升。從數據上來看,2024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3732.7億元。傳感器對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有著深遠影響。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道路中的壓力、應變傳感器和氣象傳感器,分別保障設施安全、助力環境應對。運輸工具智能化上,汽車、船舶、飛機中的各類傳感器推動其智能化發展,是實現自動駕駛等功能的關鍵。在交通運營管理領域,傳感器為公交、物流等企業提供運營決策依據,還能強化安全監管,如監測客流、貨物狀態和危險化學品運輸情況等,全面提升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
我國操作系統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出增長的態勢。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從傳統PC端到移動端,再到新興的物聯網設備、服務器等領域,操作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2023年,我國操作系統市場規模已達1173.9億元,2024年,我國操作系統市場規模達1257.3億元。國產操作系統在政策扶持與市場需求驅動下,技術實力顯著增強,生態體系逐步完善。操作系統行業的發展對交通運輸信息化產生深遠影響。交通領域操作系統通過廣連接、平臺化、開放化特性,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跨部門協同,支撐智慧交通體系建設。例如,騰訊、阿里、華為等企業發布的交通OS,促進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提升交通管理效率與智能化水平。同時,操作系統支持實時數據處理與智能調度,優化交通流量,減少事故風險,為交通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核心支撐。
五、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已達2196.7億元,2024年,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437.5億元,2025年有望突破2600億元。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應用,交通信息化市場將持續增長。5G的高速率、低時延特性將進一步提升交通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如支持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應用。物聯網將實現交通系統中萬物互聯,使交通設備之間的協同更加高效。人工智能技術將在交通流量預測、智能調度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都將促使交通信息化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六、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已形成“梯度競爭、技術分化、場景深耕”的立體化格局。頭部企業以數據生態+技術縱深構建護城河:易華錄、銀江股份依托數據資產化能力與AI算法優勢,主導城市級交通大腦、車路協同等高價值場景,通過全國性布局搶占“數據要素×交通”戰略高地;萊斯信息憑借空管領域絕對技術壁壘,向城市交通指揮系統橫向延伸,形成“空地一體”的跨域協同競爭力。區域型企業則通過本地化深耕+垂直場景突破形成差異化卡位,南京智慧交通、皖通科技聚焦長三角、安徽等區域,在中小城市交通治理、高速公路信息化等細分領域打造標桿案例,以“建設-運營-服務”一體化模式綁定政府需求。此外,以川大智勝為代表的專精型企業,通過三維成像、空管雷達等硬核技術切入交通安防、港口物流等高門檻賽道,以技術垂直度對抗規模競爭。整體來看,行業呈現“全國性巨頭搶占數據與算法制高點、區域龍頭深耕本地化服務、技術先鋒突破垂直場景”的三級競爭態勢,未來隨著MaaS、數字孿生等跨域融合深化,技術整合能力與場景落地效率將成為企業突圍關鍵。
易華錄以數據湖為核心布局交通運輸信息化業務。通過數據湖存儲海量交通數據,涵蓋道路監控、車輛軌跡和流量等數據。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借助數據優勢進行交通信號優化、擁堵治理等決策支持。并且積極探索車路協同,構建基礎平臺促進車輛與道路設施的信息交互,在交通運輸信息化領域憑借獨特的數據資源與技術探索占據一席之地。2024年,易華錄營業收入為4.65億元,同比減少39.22%。2025年1-3月,易華錄營業收入為2.04億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長5.15%。
皖通科技作為安徽省屬國企控股企業,以“高速公路機電系統+港口物流數字化”為雙核,深耕長三角區域中小城市交通治理需求。在高速公路領域,通過ETC+車牌識別雙模支付、AI事件檢測等技術,實現自由流收費與智能養護;在城市交通中,針對非機動車占比高、路網密度低等特征,開發輕量化信號優化、違停抓拍系統,降低政府投入成本;在港口賽道,以無人集卡、自動堆場等解決方案提升物流效率。憑借本地化服務、標準化產品與國企資源協同,皖通科技在安徽及周邊省份形成區域壟斷優勢,以“高性價比+場景適配”策略,筑牢中小城市交通數字化護城河。2023年,皖通科技營業收入為10.13億元,同比增長3.05%。2024年1-9月,皖通科技營業收入為4.89億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長3.38%。
七、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綜合一體化發展
綜合一體化發展是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的重要趨勢。在多式聯運信息化集成方面,其意義重大。當前,隨著全球化和國內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貨物運輸需求日益多樣化。多式聯運信息平臺的構建迫在眉睫,它能整合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的物流信息。例如,一個從內陸城市運往國外的貨物訂單,平臺可全程追蹤貨物在不同運輸段的狀態,從公路運輸到鐵路樞紐轉運,再到港口裝船出海。這不僅能提高物流效率,還能降低成本。區域交通一體化也在不斷推進,以城市群發展為例,像京津冀、長三角等地,構建統一的交通信息共享平臺,整合城市內部和城市間交通資源。如實現公交卡跨城使用、地鐵與周邊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方便居民出行,促進區域內的經濟交流和協同發展。
2、技術融合創新
技術融合創新為交通運輸信息化注入強大動力。物聯網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正在全面展開。物聯網傳感器在交通基礎設施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在道路上設置傳感器,可以實時獲取路面狀況、車流量等信息。對于車輛而言,V2V和V2I技術使車輛能與周圍車輛和基礎設施進行通信。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這有助于實現更精準的交通調控。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更是改變了交通決策模式。交通系統每天產生海量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比如,預測城市交通擁堵時段和地點,為交通部門優化信號控制提供依據。還能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路況規劃公交線路,提高公交運營效率,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3、安全與應急管理信息化提升
安全與應急管理信息化提升是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網絡安全強化方面,隨著交通運輸系統對信息技術依賴程度的加深,網絡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交通信息系統存儲著大量敏感信息,如車輛行駛數據、旅客個人信息等。為確保這些信息安全,采用先進的加密技術至關重要,如對數據傳輸過程進行加密,防止數據泄露。防火墻技術可以阻止外部非法入侵,入侵檢測技術能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網絡攻擊。同時,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預警,能夠有效保障交通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在應急管理信息化升級方面,應急管理平臺整合多種信息源是關鍵。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機會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代表性企業案例研究,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