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我國的龜鱉養殖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改革開放后迅猛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龜鱉養殖已升級為一個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業將進入更加成熟規范和穩步發展的新時代,而且前景仍然看好。據統計,2022年我國龜鱉產量42.79萬噸,較2021年增長1.2萬噸;龜鱉需求38.46萬噸,較2021年增長0.73萬噸。
關鍵詞:龜鱉養殖市場規模、龜鱉養殖市場競爭格局、龜鱉養殖行業發展前景
一、行業概況
龜鱉是指的是烏龜和鱉兩種動物,其中龜為龜科、擬水龜屬的動物,而鱉為鱉科鱉屬動物,兩者的外形比較相似,但烏龜能夠在海洋和淡水中生活,而鱉只能棲息于淡水中,此外甲魚是一種大型的鱉。
龜鱉是常見的水生爬行動物,也是農戶喜歡養殖的一種水產類動物。龜鱉不僅是傳統滋補美食佳品,還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龜甲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的功效;鱉甲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龜甲煎液具有抗突變、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而鱉甲所含的中華鱉多糖具有增強免疫、抗應激的作用;鱉血清有抗癌作用;鱉甲提取物還有抗輻射、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作用。
龜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元素。遠在東漢時代,我國第一本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就對龜的藥用作了詳細的記述,而在《山海經》一書中,也有龜的食用藥用的記載。《本草綱目》詳細記載了龜鱉的藥用。因此,龜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和文化價值。
二、行業發展背景
1、行業相關政策
我國龜鱉市場雖然經歷了幾十年風風雨雨,但不規范、無監管及無序競爭的勢態還沒得到根本治理,更談不上有什么信用體系,特別是監管方面還有待于制度化、規范化。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不斷出臺相關政策,為我國龜鱉養殖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專利技術
據統計,自2014年至今,我國龜鱉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總共達到385件,其中2015年達到行業最高峰值為75件。
(注:2023年統計數據截止7月底)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龜鱉養殖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
三、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的龜鱉養殖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改革開放后迅猛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龜鱉養殖已升級為一個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期間雖潮起潮落、風風雨雨,發展到現在,我國龜鱉產業將進入更加成熟規范和穩步發展的新時代,而且前景仍然看好。
據統計,2022年我國龜鱉產量42.79萬噸,較2021年增長1.2萬噸,其中:龜產量0.3萬噸,鱉產量0.9萬噸;龜鱉需求38.46萬噸,較2021年增長0.73萬噸,其中:龜需求量5.02萬噸,鱉需求量33.44萬噸。
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以龜鱉為原料的名菜弛名中外。因此我國龜鱉市場需求主要以鮮食領域為主,2022年我國龜鱉鮮食領域需求量為32.14萬噸,占龜鱉消費量的83.57%;加工及其他領域需求量為6.32萬噸,占龜鱉消費量的16.43%。
我國的龜鱉產業曾經大多還是以農村個體小家庭養殖為主,雖然這幾年龍頭企業有所增加,但因土地資源、水資源和交通因素的制約,規模化的龜鱉企業占比還較小。但近年來,我國龜鱉養殖從零散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發展,整個產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具有廣闊前景。2014年我國龜鱉市場規模約為207.65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達到271.36億元的規模。
‘
龜鱉藥用相對于食用產品品質要求高,同時龜鱉的年齡越大越好,總的來說龜鱉在在醫藥市場價格相對較高。近幾年來,國內龜鱉價格整體較為穩定,2014年國內龜鱉均價56.52元/千克,到2020年略微增長至69.94元/千克;2021年國內龜鱉均價約為71.34元/千克,預計2023年國內龜鱉均價約69.21元/千克。
四、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我國龜鱉養殖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近50年的發展,我國龜鱉產業已由個體養殖發展到專業合作社,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龜鱉養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同時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龜鱉產業已成為農業經濟增長、農村產業轉型、農民收入提高的特色產業之一。
龜鱉產業鏈是指從龜鱉養殖到龜鱉產品粗加工、精深加工,再到最終產品到達消費者的整個過程。龜鱉產業鏈可分為短鏈和長鏈兩種形式,短鏈形式是指龜鱉作為最終消費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只經過“生產—消費者”的簡單鏈條;而長鏈形式是指龜鱉經過“生產—加工—銷售—消費者”的復雜鏈條,在這一復雜鏈條之外還有其他環節參與當中,比如龜鱉飼料供應、龜鱉病害防治、龜鱉產品研發、龜鱉養殖技術推廣等。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我國龜鱉產業仍以短鏈形式運行為主,龜鱉大多數被直接用于餐飲消費和觀賞,呈現產品加工度低、產品附加值低、技術集約化程度低的特征,要實現我國龜鱉產業高經濟效益運行,必須通過延伸和整合龜鱉產業鏈來完成。
2、上游-飼料
飼料行業處于養殖產業鏈的上游,是連接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樞紐。飼料不僅為畜、禽、水產動物生長提供能量與營養,也是養殖生產成本中比重最大的組成部分。我國飼料工業發展起于,80,年代,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飼料工業起步較晚,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迅速興起,飼料工業隨著中國農村體制改革的發展而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飼料行業已經進入成熟發展期,2022年我國飼料工業總產值13168.5億元,較2021年增長934.4億元;飼料行業營業收入12617.3億元,較2021年增長930億元。
3、下游-龜鱉加工
龜鱉產品加工水平總體落后。,大力發展龜鱉加工業是破解龜鱉產品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冷凍冷藏、干制品、腌制品、功能保健品、醫藥化工等門類為主的水產品加工業。我國龜鱉加工的類型,大致可分為食用加工、粗加工、深加工和精深加工。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龜鱉加工及其他領域規模24.07億元,2020年達38.57億元,預計2023年我國龜鱉加工及其他領域規模有望達到42.57億元。
五、市場競爭格局
我國龜鱉產業是個新興產業,也是個朝陽產業,通過深化改革和市場化運作前景會越來越好。今后的龜鱉養殖企業的經營模式不是單一的養殖龜鱉,等客購貨,而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從科研、生產、加工、貿易的一條龍產業鏈中進行合理的結構調整前提下穩步向好發展。
目前,我國龜鱉養殖行業重點企業有湖州南太湖龜鱉特種養殖有限公司、大湖水殖漢壽中華鱉有限公司、余姚市冷江鱉業有限公司、浙江清溪鱉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和濱特種水產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市明鳳漁業有限公司、浙江中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惠州李藝金錢龜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等。
六、行業發展趨勢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通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我國龜鱉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和延伸產業鏈,即通過加強產業鏈的前后延伸,加大產業鏈的縱向深度;通過對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拓展,擴大產業鏈的橫向廣度,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龜鱉產業鏈。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龜鱉養殖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龜鱉養殖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龜鱉養殖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共十二章,包含龜鱉養殖行業重點企業分析,2025-2031年龜鱉養殖行業投資發展前景,龜鱉養殖行業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