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政策:我國的新人口政策為輔助生殖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需求
國家政策不斷強化對輔助生殖行業的規范管理,面臨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的現狀,國家陸續實施“二孩政策”、“三孩政策”,使得民眾的生育需求上漲,推動了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北京率先開展輔助生殖醫保試點,是我國對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的重要嘗試,一政策的實施也反映了我國政策對輔助生殖行業的傾斜,國家支持輔助生殖行業的發展,鼓勵人們優生優育。
二、發展環境:輔助生殖技術是緩解我國目前人口問題和不孕不育問題的有效措施
隨著居民收入條件的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我國輔助生殖市場將有所擴大。我國生育年齡的推后,平均生育年齡增加,使得我國不孕不育率不斷攀升。發展輔助生殖產業,讓其覆蓋更多人群,解決當前適齡夫婦不孕不育問題的同時,有助于緩解當下人口增長不及預期的困境,優化人口結構。在目前不孕不育癥的治療方法中,輔助生殖治療是受孕率最高的,是目前解決不孕不育最有效的方法。
三、行業現狀: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擴大,市場滲透率將有所上升
與歐美發達地區相比,我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較低,但我國不孕不育夫婦人群基數大,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放開、國家政策對輔助生殖服務的支持以及社會對輔助生殖技術的接受度和認可度的提升,我國輔助生殖行業將迎來廣闊的市場需求,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四、發展趨勢:生育問題上升國家高度,輔助生殖行業將迎來較大的市場擴容
國家對于生育問題愈發重視,且上升至國家高度。要緩解我國目前的人口問題,除了放開人口政策、提高適齡人群生育積極性外,還需要關注到不孕不育群體的需求。在規范輔助生殖行業發展的同時,鼓勵輔助生殖服務市場擴容,擴大服務提供群體,滿足市場需求。
關鍵詞:輔助生殖 政策 發展環境 行業現狀 發展趨勢
一、政策:我國的新人口政策為輔助生殖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需求
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的簡稱,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已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其主要技術可以分為人工授精(AI)和體外受精(IVF)及其各種衍生技術。
1、國家政策鼓勵輔助生殖行業的發展
2001年2月原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這是我國首次發布較為系統的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規定對輔助生殖機構采取審批制管理。2015年原衛生部發布《關于印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指導原則(2015年版)的通知》是對2001年出臺的管理辦法進行的與時俱進的更新,提出“每300萬人口設置一個輔助生殖機構”的原則,成為各省設置輔助生殖機構的主要依據。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輔助生殖技術隨機抽查辦法》和《關于加強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管理的若干規定》意在加強輔助生殖技術服務事中事后監管,防范輔助生殖技術應用風險,提升監管效能,促進輔助生殖機構依法依規執業。2022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增加輔助生殖技術機構數量放寬輔助生殖技術準入的建議》也釋放出一個信號,面臨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的現狀,國家重視人口生育問題,鼓勵輔助生殖行業的發展。
2、國家放開人口政策,實施“三孩政策”
我國的人口政策發展到現在歷經了四個階段,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逐步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國的80后、90后以及00后出生人口銳減。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浮現和加劇,我國愈發重視生育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從2001年制定后經歷了兩次修改:第一次在2015年將“一孩政策”修改為“二孩政策”;第二次在2021年,國家繼續放開生育限制,提出“三孩政策”。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隨后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再次強調“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人口政策的放開和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使得民眾的生育需求上漲,推動了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
3、北京率先開展輔助生殖醫保試點
2022年2月11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將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并提出該政策適用于公立醫療機構,非公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參照執行。這是我國對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的重要嘗試,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讓更多的患者有機會、有條件進行輔助生殖治療。這一政策的實施也反映了我國政策對輔助生殖行業的傾斜,國家支持輔助生殖行業的發展,鼓勵人們優生優育。
二、發展環境:輔助生殖技術是緩解我國目前人口問題和不孕不育問題的有效措施
2014-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居民收入情況有所改善,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會隨之上升,居民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也逐漸增多。2014-2021年中國就便民醫療保健人均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也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目前輔助生殖醫療費用較高,使得許多中低收入群體只能望而卻步。但隨著居民收入條件的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我國輔助生殖市場也將有所擴大。
過去30年間,中國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由金字塔型轉變為橄欖型,少子化與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2014-2021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整體上呈下降趨勢,2016年“二孩政策”的出臺,讓人口出生率在短期內有小幅度的提升,但并未能改變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趨勢,2021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7.52%,相比2014年下降了近一倍。提高生育率、增加適齡勞動人口供給已成為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而發展輔助生殖產業,讓其覆蓋更多人群,有助于緩解當下人口增長不及預期的困境,優化人口結構。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市場運行狀況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隨著我國生育年齡的推后,平均生育年齡增加,我國不孕不育率不斷攀升。同時當代年輕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加碼的生活壓力等都將促使我國不孕不育率的繼續上漲。不孕不育率的上漲,帶來的是輔助生殖服務需求的增多,同時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也會使得越來越多的相關人群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我國的輔助生殖市場將持續擴容。
我國不孕不育夫婦數量持續增長,到2020年,我國不孕不育夫婦人數增至5050萬人。導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是復雜且多樣的。對于男性不育的原因,最多的是精子精液異常,根據一項有關年輕男性精液質量的研究,整體上中國男性精子濃度在十年間下降了31%,形態正常的精子比例下降20%,精液質量下降是不孕不育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多發的環境污染等對精子的質量都有影響。對于女性不孕的原因,輸卵管因素占比最高的比例,原發性不孕群體中輸卵管因素占35%,繼發性不孕群體中輸卵管因素占41.9%。目前,對于不孕不育癥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輔助生殖治療,其中輔助生殖治療后的懷孕率最高,達到40%-60%。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后的懷孕率分別為10%和25%。在這些治療方法中,輔助生殖治療是受孕率最高的,是目前解決不孕不育最有效的方法。
對比2010年和2020年中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學歷的人群占比在擴大,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占比從2010年的13.01%上漲至2020年22.68%。國民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逐步開放,社會對不孕不育的偏見漸漸減少,不孕夫婦就診率不斷提高。社會觀念的轉變,使得輔助生殖需求將會持續上升,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但另一方面,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國女性的初婚初育年齡推遲,育齡婦女人數下降。2021年15-49歲之間的育齡婦女人數減少了約500萬人,21-35歲處于黃金生育年齡的婦女人數減少了約300萬人。中國育齡婦女人數減少也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生育率,一方面要提高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還要為處于育齡期卻存在生育困難的夫婦解決難題,因此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生育率將會發揮有利的作用。
三、行業現狀: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擴大,市場滲透率將有所上升
輔助生殖技術包括人工授精技術和體外受精技術,其中體外受精技術是如今治療不孕不育癥最有效的輔助生殖技術。體外受精的核心技術已經經歷了三代發展。第一代和第二代IVF技術較為相似,區別僅在于受精方式的不同,因此臨床上主要根據男方精液的情況由醫生選擇使用哪一種方式,不過二代的技術較為穩定,成功率也更高,是目前臨床上輔助生殖服務市場的主流。
與歐美發達地區相比,我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較低,2018年歐洲和美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均超過的30%,而我國僅達到7%。這與我們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有較大的關系。歐美國家的人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接受程度更高且接受時間更早,并且歐美國家有關輔助生殖行業的政策包容度也更高。但我國不孕不育夫婦人群基數大,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放開、國家政策對輔助生殖服務的支持以及社會對輔助生殖技術的接受度和認可度的提升,我國輔助生殖行業將迎來廣闊的市場需求。
隨著不孕不育率的升高、國家生育政策的支持、輔助生殖技術的推廣等,我國輔助生殖行業逐步發展擴大,2020年我國輔助生殖周期數達到130.3萬例,同比增長17.49%。其中體外受精技術是輔助生殖市場的主導力量,2021年我國體外受精周期數為95.2萬例,占2021年輔助生殖市場的73.06%。我國輔助生殖服務周期數的持續上漲,也反映出我國居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接受度在上漲,輔助生殖行業的市場需求的逐漸得到開發和釋放。
隨著我國輔助生殖市場需求的逐步開發和釋放,輔助生殖行業的市場規模也不斷上漲,2020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達434.1億元,同比上漲43.36%,預計2021年我國輔助生殖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政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發力下,我國輔助生殖行業將迎來較大的市場擴容,我國輔助生殖行業的市場規模還將持續上漲。
四、發展趨勢:生育問題上升國家高度,輔助生殖行業將迎來較大的市場擴容
1、輔助生殖技術釋放生育潛能,緩解我國人口問題
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國家對于生育問題愈發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單獨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三胎政策”先后出臺并實施。但要緩解我國目前的人口問題,除了放開人口政策、提高適齡人群生育積極性外,還需要關注到廣泛存在且群體數量日漸增長的不孕不育群體。輔助生殖技術將為這一類群體帶來福音,有效釋放這類群體的生育潛能。北京市率先試點輔助生殖服務納入醫保的舉措,這也為社會釋放出一個信號,未來國家有極大的可能在更大范圍內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這將有效的減輕相關人群的經濟壓力,鼓勵相關人群進行輔助生殖治療。
2、國家政策支持輔助生殖行業的發展,我國輔助生殖機構數量將迎來較大增長
近年來,我國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展,每年各項技術服務總周期數超過100萬,出生嬰兒數超過30萬,為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針對2022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提出的《關于增加輔助生殖技術機構數量放寬輔助生殖技術準入的建議》,國家衛健委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嚴格準入、規范實施、強化監管,努力建設供給和需求更加匹配,服務質量更有保障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網絡,推動輔助生殖技術持續健康發展,滿足群眾生殖健康服務需求。面對國內民眾對輔助生殖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國家相關部門必然將依據有關政策,擴大服務提供群體,滿足市場需求。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5-2031年輔助生殖行業投資價值評估分析,2025-2031年輔助生殖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