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中,一系列互聯網數字化新技術加快走進鄉村,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悄然發生改變。近日,不少農民開始嘗試“直播帶貨”。這一銷售方式為何興起?農民“直播帶貨”有何特點和優勢?疫情后,這一銷售方式能否推廣?新華網專訪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迪云解讀這一經濟現象。
精彩觀點
彭迪云
把農產品直接向消費者展示
我認為當前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來進行直播銷售,這種新的銷售方式是有深刻背景的,疫情成了這種新興消費方式的催化劑。因為通過直播銷售,農民可以將產品直接向消費者展示,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現在的消費更多的是小眾消費和個性化消費。這種銷售方式迎合了新的消費理念。
彭迪云
‘直播帶貨’增強城鄉互動交流
直播銷售很大程度與主播的風格、粉絲和魅力是直接相連的。主播作為“網紅”來現場展示推銷,能夠更好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直播銷售的第二個特點是直觀生動,因為主播通過視頻來現場展示產品,可以對產品的諸多要素,通過肢體語言,進行恰到好處的展示,使消費者能夠對產品產生認同和信任感。通過農民直銷,可以減少廣告費用,減少中間環節,節省相關費用,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能夠受益。此外,我認為這樣一種商業活動也可以疏通城鄉消費網絡,增強城鄉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彭迪云
‘宅經濟’改變城鄉消費習慣
“宅經濟”改變了城鄉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這一銷售方式滿足了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悄然發生改變。當然,這種銷售方式要想得到健康發展,直播平臺、農民主播、政府監管部門都要做好相應的工作。這種銷售方式能夠可持續,最終靠的是貨真價實的產品和服務。


2025-2031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直播帶貨重點企業發展分析,2025-2031年中國直播帶貨行業發展預測分析,直播帶貨行業投資建議研究及銷售戰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