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必備條件,更是城市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肥沃土壤。
十三五期間,我市以被確定為全疆“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以營造疆內最佳營商環境為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向好。
10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的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克拉瑪依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入選“一省一案例”專欄。
11月20日,在國務院通報表揚的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例典型經驗做法中,“克拉瑪依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到便民利民可復制”位列其中,為新疆唯一受表揚的地州市級經驗做法。
政務服務更加快捷便利
今年4月3日起,市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施首批“一件事一次辦”套餐服務,同時公布首批50件“一件事一次辦”目錄、指南,該目錄中的事項均為企業、群眾高頻辦理事項。這是對市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的推進,也是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提升,意味著我市將以智慧政務新模式著力打造最便利的政務服務環境。
五年來,我市以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建設,讓辦事群眾和企業群眾感受到了服務“加速度”。
在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方面,我市在權責清單梳理基礎上,根據機構改革后的調整情況,按照事項名稱統一、設定依據統一、申請材料統一等“八統一”原則,編制并公布了共2490項“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事項目錄,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借助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優勢,我市還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通過進一步完善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政務服務移動客戶端及自助服務終端平臺等多個應用系統功能,全市網上可辦事項由1242項增加至2353項,網上可辦率為94%;自助服務終端辦理事項已達1912項,整合政務服務資源目錄156類,生成電子證照27萬余個,持續推進信息互聯、數據共享,努力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我市還積極探索政務服務“誠信容缺辦理”機制。在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誠信容缺受理窗口”,將房屋買賣備案等34個事項列為試點項目。設立清稅注銷專用窗口,為民營企業納稅人提供“承諾制”容缺服務,實現企業注銷流程“一站式”辦結。截至目前,共辦理納稅人即辦注銷、容缺注銷1092戶,占到注銷總戶數的41.87%。
重點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十三五期間,我市緊緊圍繞“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動重點改革措施落地見效,進一步增強企業前來投資的信心和決心。
五年來,我市持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截至目前,全市企業開辦時間已壓縮至2.5個工作日以內(含企業銀行開戶時間),全流程戶均提交材料11.3項,戶均辦理費用135元(含企業刻制印章費用),辦理時間、辦理環節、申請材料已實現全疆最優。企業開辦時間進一步壓縮,使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新開辦市場主體5693家,注冊資本(金)108.7億元。同時,全面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明確了39項具體措施。
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我市創新構建“容缺受理+專項承諾+零審批+代辦服務”的投資項目承諾模式,著力壓縮投資項目落地時限和流程,促進政府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和“全程服務”轉變。2019年,我市全面推開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共選取11個試點項目,目前均已開工建設,平均為企業提前施工周期40日。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各審批部門自我加壓,審批事項精簡至39個。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已正式線上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00個工作日壓縮至115個工作日以內。
不動產登記時間持續壓縮。目前,我市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均已壓縮至3個工作日,房產轉移登記資料由24項減少至8項,不動產注銷查封登記、抵押權注銷登記和異議登記已實現即時辦結,辦理時限處于全疆領先水平。
民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十三五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出臺和完善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健全服務民營企業體制機制,暢通服務民營企業信息渠道,進一步構建“親商、安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市、區兩級均成立服務民營企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推進本區域服務民營企業工作,暢通市區兩級服務民營企業渠道,為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暢通民營企業訴求渠道,搭建對話平臺。市商務部門作為服務民營企業的承接部門,政府服務熱線電話“12345”等三部電話設置為服務民營企業熱線電話,在政務服務大廳增設服務民營企業窗口,多渠道解決民營企業反饋的困難和問題。搭建“政銀企”平臺,收錄全市金融機構各類金融產品43種,實現融資問題線上轉辦、跟辦功能。
我市還持續降低民營企業運營和融資成本。我市2020年剩余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總額為9026.87萬元,通過開展企業歷史賬款清欠工作,已于10月16日全部清償完畢,綜合還款率為100%,讓企業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同時,建設“政金企”信息共享平臺,收錄全市3萬余家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基本信息、信用等數據,打通了政府、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間信息互通共享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以來,我市金融機構累計為4304戶各類市場主體提供金融信貸支持110.56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緩解。落實更大規模、更具普惠性的減稅降費政策,截至11月19日,全市減免企業各類稅費、降低生產成本22.19億元,獎補1.1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