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發現將重新定義恒星及其測齡方法
銀河系中97%以上的恒星最終會變成白矮星。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演化為白矮星的行星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停止產生熱量并冷卻,直到其內部的致密等離子體凝聚成固態。這個從內到外凝固的冷卻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億年。
原油行業周報:原油:市場權衡地緣局勢及宏觀面影響 國際油價走勢僵持
本周行情回顧:石油石化(申萬)指數收2453.39 點,下跌-3.57%,跑輸滬深300 指數-4.78pcts,位列申萬一級板塊漲跌幅榜第30 位。
電子行業周報:海外大廠AI投入超預期 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落地
本周海外大廠陸續發布最新季度財報,多家巨頭資本開支及指引超預期。Meta 計劃持續加大在AI 領域的投資,上調2024 年資本開支至350-400 億美元(原預期300-370 億美元)。
特高壓行業周刊:習近平召開西部大開發座談會,開啟西電東送新篇章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南方電網的西電東送電量始終保持在2100億千瓦時以上的高水平。截至2023年11月底,南方區域“西電東送”的累計售電量已突破3.1萬億千瓦時,為全國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汽車行業周刊:南京市發布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
汽車,作為現代社會進步的顯著標志,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生活的邊界,讓長途旅行和貨物運輸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時,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催生了與之相關的多個產業鏈,諸如鋼鐵、橡膠、電子等產業,為社會創造了海量的就業機會,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消費電子行業周刊:政策推動消費電子領域標準升級,促進產品更新換代
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電子行業市場規模較2019年有所降低。2021年我國消費電子行業市場恢復至疫情前,2022年,我國消費電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8649億元。
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周刊:推進裝備制造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
2020年至2022年,我國礦山專用設備產量呈現增長趨勢,2022年產量為725.66萬噸,同比增長5.4%。
分布式光伏行業周刊:多家企業中標分布式光伏項目,行業建設速度加快
據統計,2019年-2023年,重慶市常住人口數量基本維持在3000萬人以上,其中城鎮常住人口在2000萬人以上,且保持持續增長趨勢??梢娭貞c市人口數量龐大,擁有龐大的分布式光伏需求潛力。
人工智能行業周刊:福建省推動數字文旅方案,深化人工智能應用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致力于探索和開發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前沿理論、創新方法、尖端技術及其廣泛應用系統。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于理解智能的實質、推動科技創新以及提升社會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水電行業周刊: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就水電領域展開深入研究
近年來,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19-2023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從35640萬千瓦增長至42154萬千瓦,2024年1-3月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2340萬千瓦,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升1.9%。
美國研究證明新型高溫超導體可降低核聚變成本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IEEE應用超導匯刊》上發表6篇論文,宣布通過他們所研發的新型高溫超導磁體,能夠將可控核聚變裝置托卡馬克的體積和成本壓縮至目前的1/40,并成功通過了嚴格的科學測試和論證。
俄羅斯制備出石墨烯基納米金剛石復合材料
俄羅斯研究型大學莫斯科鋼鐵與合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半導體物理研究所和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采用高能重離子轟擊多層石墨烯,獲得了穩定的嵌有金剛石納米結構的石墨烯薄膜復合材料。
鋰產業鏈月度追蹤:3月排產大增以及補庫需求或致供小于需 供給增速大于需求增速鋰價或將趨弱
鋰礦:3月進口3.8萬噸LCE,環比+43%,同比-6%。其中,澳大利亞2.29萬噸LCE,環比+75%,同比-30%。1-3月累計進口12.0萬噸LCE當量鋰礦,同比+1.68萬噸LCE/+16%。3月澳洲黑德蘭港鋰礦出口中國量環比+47%,同比-21%,主因系船期問題部分出口延遲至4月上旬。
傳播文化業行業:五一檔拉開帷幕 奏響電影旺季序章
2024 年五一檔拉開大幕,超前點映已經開啟,多家上市公司主投的影片登陸該檔期,中等體量影片或收獲超額票房,院線有望受益大盤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