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儲能技術的積累與突破,以及市場環境、政策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儲能產業的發展將為電力生產運行方式帶來巨大變革。正處于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過渡關鍵時期的儲能行業,亟待建立健全儲能技術標準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初,國家能源局聯合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1年,建立起較為系統的儲能標準體系;并要求建立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共享儲能標準化工作動態。
10月13日,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和微信公眾號正式發布。“以標準引領儲能產業技術升級,是推動儲能市場化、健康有序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實現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
標準引領行業發展
促進設備技術升級
產業發展需要標準引領。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受國家能源局委托,中電聯聯合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等單位,進一步梳理整合儲能標準體系。
依托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電聯開展了儲能領域標準編制工作。歸口管理國家標準13項,能源行業標準18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團體標準47項,其中35項已發布,43項正在編制。截至目前,儲能標準體系涉及電化學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儲氫、飛輪儲能等多種儲能形式,電化學儲能標準體系涵蓋基礎通用、規劃設計、設備及試驗、施工及驗收等儲能電站全壽命周期。當前,電化學儲能標準體系共包含標準及計劃149項,其中國家標準22項,行業標準68項,團體標準59項。
值得一提的是,儲能標準體系中的《電化學儲能電站設計規范》《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電力儲能用鉛碳電池》《電化學儲能系統儲能變流器技術規范》等7項核心技術標準的發布,有力支撐了我國儲能系統的集成設計、產品制造、并網檢測和交接試驗、電化學儲能電站的示范工程和商業化項目建設,引導了國產儲能裝備技術創新,促進了我國儲能設備技術升級。
歷時數月,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搭建完成。王志軒認為,建設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是落實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的重要舉措,對于調動儲能行業各方力量,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具有重要意義。
“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是國家能源局標準化管理平臺的補充和延伸,將成為我國儲能標準化領域覆蓋范圍最全面、參與主體最具代表性、運行機制最為開放標準化信息平臺,為儲能標準化工作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加強信息開放
共享服務產業全鏈條
上述負責人坦言,目前在儲能發展的過程當中,仍面臨著技術經濟性以及應用安全性和市場運營機制等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專家認為,要創新技術標準體系,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行業要健康發展,技術標準必須先行,要進一步優化儲能標準體系,完善儲能設計實驗、并網檢測、安全運維以及消防等關鍵技術標準。依托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共同推進儲能標準化工作邁上新臺階,促進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負責人建議。
據介紹,下一步,平臺將繼續加強儲能標準化信息的開放共享,加強各標準化機構、標委會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保障平臺的高效穩定運行,反映儲能標準化領域行業訴求,為政府、行業、企業服務。
“未來將緊密跟蹤不同應用領域儲能技術成熟度,加快技術成果轉化為標準化應用,開展前期預研,提高標準制定效率。”王志軒表示,布局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前瞻性的儲能標準體系,并根據儲能技術的發展和新形勢下的應用需求,滾動修訂標準體系,指導儲能領域標準修訂工作。“我們將加快儲能電站設計標準修訂工作,完善儲能并網測試類標準,逐步有序開展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氫儲能等標準的制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