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中國互聯網最具代表性的領頭軍,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之一,在國際市場上同樣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眾所周知,阿里巴巴能取得今日成就,離不開馬云和集團內“十八羅漢”的多年努力,所謂的18羅漢就是馬云在創立時的18位創始人。
“十八羅漢”中有位極其重要的人,在90年代甘愿放棄580萬的年薪,拿著500元月薪追隨馬云至今,被稱為“馬云背后的男人”,他就是阿里巴巴的永久合伙人——蔡崇信。
相識,“一見如故”改寫人生
蔡崇信,于1964年生于中國臺灣的一個法律世家,在13歲那年就移民美國,之后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與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遷居香港,在瑞典投資公司Investor AB擔任高管職位,說起蔡崇信加入阿里,可以說是機緣巧合。
1999年,蔡崇信例行公事前往杭州商務訪問,在考察途中遇見馬云,這一面讓兩人有種一見如故般的感覺,在交談過程中越聊越投機,蔡崇信被馬云的團隊和宏大藍圖給深深折服,也由衷的佩服他的為人與經歷。正是這一次的交談,改寫了蔡崇信原本的人生軌跡。
蔡崇信覺得,跟隨馬云這樣的領導,加入這樣的團隊,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挑戰性和價值,于是,他再一次約見馬云時,便提出了加入馬云團隊的想法。當時,蔡崇信已經是年薪收入高達580萬的成功人士,面對馬云只能開出月薪500元的條件,他依然不顧旁人反對,決定放棄現有的一切,上了阿里這條“賊船”。
共事,三次融資解救于“水深火熱”
蔡崇信在剛加入馬云團隊時,阿里巴巴還沒有任何實體存在,僅僅是一個剛建起來的小網站,蔡崇信當時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幫馬云把公司組建起來,于是在杭州炎熱的夏天里,蔡崇信拿著一塊小白板,向當時團隊里的員工們講述起“股份”、“股東權益”的意義,接著又為阿里巴巴的18位創始人,擬出18份符合國際慣例的合同交與大家,這時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才有了最初的雛形。
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阿里巴巴經歷了37輪的融資失敗,早期籌資的50萬元也幾乎耗盡。毫無意外,外界不相信馬云的“天方夜譚”,甚至是不相信馬云的這個人,1999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后,便說服自己在高盛香港地區投資公司的好友,向阿里巴巴進行投資,為阿里帶來了第一筆500萬美元的注冊資金。
這是阿里巴巴獲得的第一筆融資,對馬云、對阿里來說意義十分重大,不僅讓阿里有了繼續發展的資金,還為后來的融資提供了可靠的背書。
2000年當時正值網絡泡沫,國內外許多網絡公司“血流成河”,還未站住腳跟的阿里巴巴當然也沒能好到哪里去,面對現狀,阿里巴巴強烈需要2500萬美元的增資。這一次,蔡崇信和馬云找上了日本軟銀的孫正義,在馬云大談阿里巴巴的美麗前景之后,孫正義決定向阿里注資4000萬美元,但前提條件是要求占有阿里49%的股份。
馬云聽完出價之后有所心動,但在關鍵時刻蔡崇信堅決拒絕了孫正義的條件,在經過多輪談判后,最終孫正義以2000萬美元增資阿里巴巴,這是阿里獲得的第二筆融資,憑借此次增資阿里巴巴扛過了互聯網最驚險的一輪風暴。
2005年,馬云在蔡崇信的幫助下,收購了雅虎中國,并獲得了雅虎中國投入的10億美元。這是阿里獲得的第三筆重要融資,在這之后,阿里不僅擁有了充足的資源,也正因為這次的合并,阿里巴巴穩坐中國第一電商的寶座。
相惜,“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014年,蔡崇信帶領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創造了史上最大的IPO,他所持有的2.9%股份市值45億美元。如今蔡崇信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執行副主席,在阿里內部的持股量僅次于馬云,總資產達到了376億元。2018年4月,蔡崇信以個人身份收購了NBA籃網隊49%的股份,成了NBA史上第二位中國老板。2020年2月,蔡崇信以115億美元(約合770億人民幣)的身家位列“2020年香港50大富豪榜單”第9位。
馬云和蔡崇信的風云際會,堪稱中國互聯網商業史上的一段佳話。如果說,蔡崇信是馬云的“幸運神”,那不如說他們是彼此的引路人,蔡崇信的幸運在于,遇到了一個給他“藍圖”的人,而馬云則是遇到了一個為他“執筆”的良師益友。
馬云曾在《贏在中國》的節目中說過:“像蔡崇信這樣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內部培養出來,只能從公司外部找,但多半公司找的時候已經是快要上市了,他們來的目的就是準備上市。而前期創業者把該犯的錯誤已全部犯過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有些投資上的錯誤根本不可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