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涵蓋鄉村建設、污染治理等多個領域的系列標準,在2020年浙江省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相繼發布,為浙江乃至全國更多地區以高標準守護綠水青山提供新的支撐。據悉,系列標準包括《鄉村民宿服務質量規范》國家標準、《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省級地方標準,以及《鄉村數字化治理指南》等3項縣級地方標準規范。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浙江在全省掀起了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革命,初步形成了經濟強、生態好、百姓富的現代化發展格局。在這一決策部署指引下,浙江省堅持以最嚴格的標準開展以藍天、碧水、凈土為代表的環境治理行動,以標準化手段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地理信息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浙江先后制定發布了紡織染整工業、制鞋工業、工業涂裝工序、燃煤電廠等領域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及燃煤電廠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排放監測等方面地方標準,取得良好成效。例如,《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以來,全省年均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約4200噸,染整油煙年均減少排放約3500噸;《工業涂裝工序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初步測算全省每年減少VOCs排放量約8萬噸,占涂裝行業排放總量的25%。
此外,浙江制定發布了畜禽養殖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城鎮污水處理廠、生物制藥工業等方面的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使浙江成為全國首個該領域工作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的省份;《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以來,全省每年減少污水排放量約3萬噸。制定發布了污泥土地利用、污染場地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地方標準,其中《污泥土地利用技術規范》指導杭州市有效處置了西湖清淤所產生的污泥,建成的“江洋畈生態公園”成為杭州市的一個新旅游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還制定發布了全國首個《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地方標準,并以此為基礎主導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使美麗鄉村建設從概念轉化為可感知、可操作、可量化、可評價的具體實踐;制定發布了《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從生態優良、村莊宜居、經濟發展、服務配套、民生保障和治理有效等6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創新性地設置了否決性指標、基礎性指標和發展性指標,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和評價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據。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振華表示,將繼續認真做好標準強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加快地方標準化立法步伐,健全生態文明標準化工作體制機制并加強支撐綠色發展標準體系構建;努力探索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路徑,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標準體系,積極貢獻生態文明建設浙江標準,大力開展生態環境標準實施效果評估,為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作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