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糧食價格的上漲引發各種猜測,尤其玉米價格漲幅較大,甚至導致一些囤糧現象出現。糧食要漲價了?糧食產量還能滿足需求嗎?針對這些疑問,農業農村部回應到:糧食生產供應有保障,市場上不缺糧也不缺油,且糧食短期需求變化不會導致糧價持續上漲。
市場上不缺糧不缺油
今年上半年,“2500萬噸玉米產需缺口”“1.3億噸糧食產量缺口”等消息不斷引發熱議,這不僅導致了農戶囤糧、貿易商惜售現象的出現,還給消費者購買糧食造成影響。
山東濱州的劉先生在社區內經營一家糧油門店,最近他的生意確實有些火爆。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最近有多個老顧客來店里一口氣扛走了三袋面粉,甚至他自己也在考慮是否要多扛幾袋大米、面粉回家備著。
市場上的糧食真的不夠吃嗎?穩定糧食市場的關鍵在于保障糧食的生產供應。據了解,我國全年的糧食收成分為三季,夏糧、早稻和秋糧。目前夏糧和早稻已獲豐收,均實現增產。那么秋糧情況如何?
8月26日,農業農村部市場經濟與信息司司長唐珂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秋糧占全年糧食的比重是3/4,目前秋糧的種植面積達到12.84億畝,增加了500多萬畝,長勢總體正常,豐收在望。如果后期不發生大的災害,全年還將是一個豐收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小麥和水稻自給率都能保證在98%以上。玉米的自給率也很高,前兩年還為庫存太多發愁。”
唐珂表示:“我國口糧庫存持續高位運行。目前全國稻谷、小麥庫存水平大體相當于城鄉居民一年的消費量。市場上不缺糧、不缺油。”
三大主糧價格確有小幅上漲
當前,市場上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的價格確實有小幅上漲,尤其是玉米的漲價幅度相對較大。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7月稻谷、小麥、玉米三種糧食集貿市場均價為122.4元/百斤,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7%。其中,玉米的價格漲幅較為明顯,收購、批發環節糧價漲幅均偏大。
玉米價格因上漲幅度過大備受矚目。5月28日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啟動,高成交、高溢價持續,玉米市場火爆。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目前東北、華北的玉米平均收購價已分別達到2150元/噸和2400元/噸左右,比年初上漲約30%,同比漲幅也將近25%。
小麥價格穩中有漲。當前,湖北、安徽、江蘇、河南這四個省(區、市)已經先后啟動了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7月底,主產區小麥收購均價普遍上漲至1.12-1.22元/斤,比去年同期高了3-8分錢,其中山東小麥收購價超過1.1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了約8分錢。
目前還需要進口的大豆在價格方面也有小幅上漲。根據海關數據,7月山東地區進口大豆到岸稅后價1.62元/斤,環比漲1.6%,同比漲2.5%。同時,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7月主產區黑龍江國產食用大豆平均收購價2.75元/斤,環比漲8.2%,同比漲51.2%。
誰推高了市場上的糧食價格
我國糧食生產和供應并不短缺,但市場價格總是引發關注,誰是推高糧食價格的幕后推手?
市場相關主體的心態或許是推高價格的關鍵因素。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公司卓創資訊玉米分析師劉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首先市場看漲心態較強,貿易商惜售,導致市場上糧食的有效供應不足。其次,臨儲糧食拍賣維持高成交和高溢價水平,臨儲拍賣價格成為市場價格的風向標,也左右了市場的情緒。最后受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大家對農產品板塊價格的聚焦度明顯高于往年,這也助推了包括玉米在內的整個農產品版塊的上漲。”
糧食價格上漲也有階段性特征。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小麥的產量是2634億斤,同比增長0.6%,但價格也有小幅上漲。唐珂表示:“近期玉米價格上漲明顯,一些飼料企業增加小麥的采購,代替玉米作為飼料,這也推高了小麥的價格。后期,隨著玉米價格穩定,小麥價格也不太可能繼續上漲。實際上,8月以來,山東等地的小麥價格已經止漲趨穩。”
此外,要緩解近期糧食市場過熱的現象,合理看待漲價是關鍵。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我們應該能夠接受糧價回到合理水平。90年代初,在我國實施的小麥最低收購價中,混合麥價格是0.69元/斤,白小麥是0.71元/斤;現在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中,最高價格為1.18元/斤,漲幅不足兩倍。而在90年代初,一袋化肥是50元,現在是100元,糧食的生產成本也上漲了。”
唐珂也表示:“目前,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水平低于2014年2240元/噸的臨儲價格,也低于此前的市場價歷史高點,仍屬于恢復性上漲。糧價適當上漲,有利于增加農民的種糧收益,提高其來年種植玉米的積極性。”
糧食價格后期還漲嗎
糧食價格后期還要漲多久?唐珂在會上表示:“從后期走勢看,我國糧食生產供給完全有保障,再加上國際上玉米、大豆等多數大宗農產品供給充足、價格低位運行,國內糧價缺乏大幅上漲的條件。預計隨著秋糧陸續豐收上市,我國糧食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從產量和需求上看,我國糧食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口糧需求,后期漲價基礎缺乏。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的夏糧產量為2856億斤,比上年增加了24.2億斤;早稻產量是546億斤,比上年增產了20.6億斤,扭轉了連續七年下滑的態勢。
“糧食總量平衡下,結構性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是能守住的。”潘文博表示:“三大主糧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麥供求平衡,玉米前幾年庫存較高,經過這幾年的調整,現在玉米的結構已經趨于合理了,面積穩定在6億畝以上,供求基本平衡。”
引發糧食漲價最多的猜測就是“我國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產需缺口”。對此,唐珂回應表示:“我國產需缺口大、需要大量進口的主要是大豆,2017年其進口量曾達到9553萬噸的歷史峰值。這種進口有效滿足了國內蛋白飼料和油脂的需求。未來我國大豆進口仍將保持高位,通過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穩步拓展大豆進口來源,有效彌補國內產需缺口。保障國內市場供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此外,針對近段時間農戶囤糧、貿易商惜售等現象,唐珂也提醒廣大農民朋友,特別是種糧大戶,要密切關注市場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糧荒”的輿論,不要盲目跟風囤糧,把握好售糧的時機,實現豐產又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