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來襲,讓旅游業者受到不小的影響,故而也更看重商機,希望能化危為機,而小長假絕對是拉動旅游消費的絕佳機會,就在日前,“五一”連休5天的消息登上熱搜榜。這是自2008年調整節假日放假方案后“五一”首次放假5天,也是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首個5天的小長假。
有數據顯示,4月9日消息公布后的一天時間內,攜程旅游板塊跟團游、自由行等產品搜索量環比增長超300%。攜程旅游預計,“五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有三亞、上海、廈門、安吉、重慶、成都等。
不少旅游業者認為,“五一”國內旅行市場的復蘇腳步將進一步加快,并呈現三大趨勢:旅游人次有望到達近期新高,為清明假期的兩倍以上,并出現今年首個旅游高峰;中短途、省內游繼續復蘇,旅游企業“保供應”加速市場回暖;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預約游”將成“五一”出游的“關鍵詞”。從清明到“五一”,假期從3天增至5天,或將有效刺激更多旅客選擇3天以上多日游、過夜游。因此,今年“五一”小長假出現“補償性消費”的概率較大。
相比以往假期出游的整體漲價,今年“五一”小長假因為還處于疫情之下,所以整體價格會有所優惠,其實在此前的清明假期時,已有不少景區采取免費等優惠,吸引了諸多游客。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五一”期間,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今年清明假期的恢復趨勢,有業者估測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旅游總人次有望接近去年的50%以上。
無論數據預測是否準確,在筆者看來,今年疫情對旅游業的沖擊是必然的,其間也有一批中小型旅游企業受挫極為嚴重,因此從旅行社、酒店、景區到相關餐飲等業者都非常期待依靠小長假或優惠措施來扳回一局,但旅游市場的恢復必須有序且安全第一,需要科學而謹慎地恢復營業和出游。
前不久,黃山旅游無奈對客源限流就是一個案例,這個事件告訴大家,復工是必需的,但首先要考慮的是疫情之下恢復旅游消費的安全。
所以,筆者認為,首先,“五一”小長假可以適當出游,可還是應該以本地游為主,莫急于做長線出行,而在選擇具體的旅游產品時,也盡量選擇相對空曠的場所,不要集中在室內,避免人群集中接觸。
其次,從經營者角度而言,促銷是可以的,但必須適當控制力度,不要大量以低價甚至完全免費的方式去收攬太多游客,如果需要有一些免費門票的發放,則一定要注意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比例,不可大量鋪開,不可操之過急。
同時,景區或一些相關旅游經營場所應該注意游客的承載量,比如某一個景區最大的日客流量如果在1萬人次左右,那么在疫情期間,就不能以上限每天1萬人次為標準,而是要控制比例,來保證游客與游客之間有一定的空間,保持安全。再比如大巴車上盡量只坐50%的游客,以此保障人與人之間的安全間距。旅游業者需要考慮自身的承接能力和安全系數。
據了解,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期聯合印發《關于做好旅游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要堅持防控為先,實行限量開放。疫情防控期間,旅游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收費景區在實施臨時性優惠政策前要做好評估,防止客流量超限。
上述《通知》就是告訴旅游從業人員,在假期等商機恢復旅游經營時,必須對客流量和安全系數有所考量。
再次,景區等旅游經營者還需要注意管理和科學制度的建立。例如預約制度、游客分餐管理等,這些都需要業者提前做好估測和準備。未得到預約資格的游客,切莫在當日前往景區,避免過多人群集中,甚至出現交通堵塞、用餐座位不足等。
此外,“云旅游”也可以成為疫情之下所衍生的新型休閑方式。旅游當然需要體驗感,但也可以通過高科技來獲得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感受,有些項目或許通過VR以及在線解說等更容易被游客所接受。


2025年中國元宇宙+旅游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2025年中國元宇宙+旅游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元宇宙+旅游行業應用場景分析,中國元宇宙+旅游行業投資機會分析,中國元宇宙+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