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48 年 12 月 1 日誕生起,人民幣已經有 72 年歷史。不管人民幣如何改版,其紙幣的形態一直未曾變化。但在今年,人民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升級——數字人民幣即將與公眾見面,在蘇州相城區,一些人的部分工資就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什么是數字人民幣?為什么要發行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么區別?了解這些問題,對每個人都十分必要。
落地!
蘇州相城區將用數字貨幣發交通補貼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試點地區。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 4 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 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 50% 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對此,一位蘇州相城區政府部門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該消息屬實,央行數字貨幣應用確有落地,此前已經收到文件,具體是金融監管局在負責。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將在蘇州落地也印證了此前的一則消息。
4 月 14 日晚間,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在網絡流傳開,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試點城市測試。
從網上流出的農行數字貨幣錢包截圖看,其顯示的主要功能與銀行電子賬戶日常支付與管理功能基本相似,如農行數字貨幣錢包首頁中,有 " 掃碼支付 "、" 匯款 "、" 收付款 "、" 碰一碰 " 四大常用功能。
記者就此消息向多位銀行人士求證。一位農業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數字貨幣在央行的統一安排下有序進行,具體信息等央行發布。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尚未 " 官宣 ",但市場已先一步有了動靜。繼昨日大漲后,今天數字貨幣開盤走強,相關概念股大漲,截至收盤,眾應互聯、廣電運通、恒寶股份等 15 只個股漲停。
什么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地無疑一個大消息。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么,相信不少人還是一頭霧水。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于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 "DC/EP"。
DC=digital currency 就是數字貨幣
EP=electronic payment 則是電子支付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 " 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 "," 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 "。
定位上,DC/EP 是 M0 替代(紙鈔和硬幣),而不是 M1(M0+ 活期存款)、M2(M1+ 定期存款)。
具體來看,央行數字貨幣不計付利息,可用于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使用時應遵守現行的所有關于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對央行數字貨幣大額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銀行報告。
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幣,具有法償性,也就是說,不能拒絕接受數字貨幣。從法權性講,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央行數字貨幣采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DC/EP 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何不同
有人可能會說央行數字貨幣聽起來和支付寶、微信支付好像差不多???
那么,央行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呢?
記住這一點:央行數字貨幣替代 M0,其功能和屬性與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
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于 M1 和 M2 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 M0 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 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單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DC/EP 采用雙層運營體系。穆長春曾表示,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流通中貨幣債權債務關系,為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
另外,央行數字貨幣不需要賬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具體場景中,只要手機上有 DC/EP 的數字錢包,不需要網絡,只要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實現轉賬功能。傳統電子支付在沒有信號的環境中無用武之地,而 DC/EP 不需要網絡就能支付,因此也被稱之為收支雙方 " 雙離線支付 "。
" 即便是 Libra 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穆長春表示。此外,中國版數字貨幣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擺脫了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的控制。
在極端條件下如天災、地震等情況沒有網絡,網銀和第三方機構的使用則會處于癱瘓狀態,而 DC/EP 的雙離線技術可保證在極端情況下和紙幣一樣使用。
另外,把支付寶、微信支付比作一家銀行來說,你們的錢都是存在這個銀行里,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銀行里轉賬。雖說支付寶微信體量是足夠大,但是也不排除破產的可能性,畢竟商業銀行也會破產,這樣億萬用戶資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對于監管層來說,必須做到未雨綢繆。
專家:現金使用大部分會被替代
那么,央行央行數字貨幣的落地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金融分析師肖磊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指出,首先,央行數字貨幣 ( DC/EP ) 是替代 M0(流通中現金),但是要考慮發放形式。目前來講,銀行以電子錢包形式發放客戶支取的現金,牽扯一個復雜的管理和運營體系,還不具備在全國推廣這種形式的條件。在蘇杭等移動支付比較發達的地區,以交通補助形式在銀行雇員體系內首先推行,覆蓋面沒那么廣,推廣起來比較容易。未來可能還會有類似的補助在扶貧系統、教育系統、慈善系統進行推廣。
此外,DC/EP 雖然是不記名的,但是使用者資金的流向是可追蹤的,記錄是透明的,這是現金支付沒有的特點。以交通補貼等形式進行推廣很容易刺激大家使用,在疫情背景下,DC/EP 這種可溯源的屬性,對防疫能提供很大幫助。
最后,DC/EP 替代 M0 的使命會逐步實現,兩到三年時間會有 30% 至 50% 的 M0 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基本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全國范圍推廣,平常的現金使用大部分會被替代。這次農行首先推廣,其實也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因為中國目前現金使用最多的,是農業農村等體系,農行 M0 的量更多一些,所以目前看首先是在應用場景更多,移動支付更發達的蘇州、成都等地試運行,但未來全國范圍內會很快落地。
" 當然,我個人認為其本身還有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這是一個溢出效應,未來值得期待。" 肖磊表示。
另外,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國內 M0 規模 8.3 萬億(增速逐年下降至 5% 以內),作為 M0 部分替代,預計央行數字貨幣投放量將在萬億規模,受客戶習慣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取決于現金交易替換規模和電子支付替換規模。
隨著數字貨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入玩幣、炒幣行列,承擔著貨幣兌換、市場拓展和資本引流等重要任務的交易所,在去中心化真正來臨之前,已逐漸成為區塊鏈初期發展階段的超級流量入口。全球有一定規模的交易所近200家,日成交額在最高時達到過700億美金。但隨著數字貨幣由2017年年底的爆發期進入低潮期,使得競爭本就十分激烈的交易所行業更加嚴峻,促使各家交易所不斷進行戰略調整、產品變革來吸引用戶。
在過去的十余年,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數字貨幣市場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數字貨幣市場已有2894余種數字貨幣,每日成交總額在363億美元左右,數字資產總市值接近2909億美元。
作為數字貨幣產業鏈中的參與者,數字貨幣交易所是數字貨幣交易流通和價格確定的場所,它連接著區塊鏈投資的級市場,也連接著項目和普通投資者。作為區塊鏈數字經濟的積極參與者,交易所可以說是數字貨幣產業鏈中盈利能力最強的環節,也是最具話語權的環節,在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生態當中,是最重要的流轉環節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已達到上萬家,全球范圍內數字資產參與關注者人數高達數億,其中單交易額超50億元美元的交易所有2家;單交易額在10億元美元至50億的交易所有11家;單日交易額在1億美元至10美元的交易所有53家;而這只是數字資產交易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對比全球股市,日均交易額2萬億美元以上,總市值超過120萬億美元,即使未來數字資產交易、金融和市場規模只達到股市的一半,相較現在而言,依然有超過百倍的增長空間。
火幣全球站異軍突起,成交量規模遠超其他交易所。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按照24小時成交額來看,排名前五位的交易所分別是:火幣全球站、OKEX、幣安網、Bitget以及BitMEX,其中火幣交易所成交量幾乎是第二位OKEX成交量27.02億美元的兩倍之多。在2019年12月31日上交所總成交額達到327億美元,深交所總成交額為444億美元,而同一天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額最多的火幣全球站日成交額達到了51.26億美元,排名前五位的交易所交易總額達到118億美元,占到上交所總成交額的37%,深交所總成交額的27%,和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相比仍有差距,但是也足以可見數字貨幣交易所成交額之大。
2019年12月31日各交易平臺24小時成交額
各大交易所也推出了各類活動和合約,競爭進一步升級。其中OKEX總持倉量依舊位列第一,2018年12月推出永續合約,并進一步擴大至山寨幣市場,這也穩住了山寨主流幣的期貨交易主導地位。2019年9月11日,幣安雙合約正式上線,JEX平臺將以BinanceJEX的品牌作為幣安的全資子平臺繼續運行。
交割期貨合約成為主流,永續合約逐漸普及。現行市場中,最常見的合約類型包括期貨合約、期權合約、永續合約和杠桿交易,根據主流交易所支持的通證衍生品類型與各類衍生產品交易量來看,交割期貨合約是現在市場上最主流的通證衍生品;作為自動展期的每日交割合約,永續合約為投資者簡化了交易操作,降低了穿倉損失對交易頭寸的負面影響,而期權合約和現貨杠桿較為小眾。
其中CME目前只提供BTC的期貨合約,火幣合約及OKEx期貨合約均覆蓋了主要主流通證。具體來看,合約類型上,CME提供2個季月合約(3月、6月、9月、12月),以及2個最新的不是季月合約的連續月度合約,火幣合約和OKEx提供當周、次周及季度合約。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部分主要交易所支持的合約類型
具體類型合約的成交量上,BitMEX、幣安在永續合約上表現更突出,OKEx和火幣全球站在期貨上明顯占優。比特幣永續合約在BitMEX交易平臺上24小時成交量最高,幣安次之。而整體交易量最大的火幣交易所沒有推出永續合約,但是在比特幣期貨上成交量突出,2020年1月26日的24小時成交量達到87億美元,接近于OKEx(90億美元)。
2020年1月26日各交易所比特幣期貨合約成交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數字貨幣行業發展層面來說,交易所早期野蠻生長的時期已過,回歸“貨幣兌換”的根本功能,合規化經營是必然趨勢。老牌交易所積極開展產業布局,完善生態系統,利用已有的資源和影響力搶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做好滾雪球工作。而對于新興交易所,在合法、合規、專業化、效率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創新模式,有計劃擴展交易域,積極培育新交易增長點,通過用戶體驗和平臺價值觀吸引用戶,未來同樣可期。


2024-2030年中國數字貨幣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數字貨幣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共八章,包含中國數字貨幣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布局狀況研究,中國數字貨幣產業鏈企業布局案例研究,中國數字貨幣行業市場及戰略布局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