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有著很強的“人群聚集”屬性的電影院陷入開工無期的窘境,3月2日,大部分電影院,都是大門緊閉,正在等候開工通知。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為12408家。
疫情陰影下 電影院長時間停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所有影視從業者期待落空。疫情之下,鼠年的第一場電影注定要比以往來的更晚一些。
自1月23日春節檔所有影片全部官宣撤檔后,一個多月的時間,累計撤檔的電影已超過28部。這意味著2020年的春節檔,行業基本顆粒無收,這對于影視行業無異于“滅頂之災”。根據貓眼電影網站顯示,即將上映的115部電影都在3月中旬以后,最快上映的《調酒師》暫定于3月13日上映。
作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票房產出第二的電影大國,疫情令中國電影行業陷入停擺。至到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為12408家。目前所有影院都暫停售票。
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國內電影市場票房 641.43 億元,同比增加 5.69%;剔除服務費后票房收入 594.47億元,同比增加 5.06%,小幅低于包含服務費的票房增速。票房的增長速度相比 2018 年再次下滑了 3 個百分點,為最近幾年的次低點,僅略好于 2016 年 3%的增幅。
2011-2019年全國票房與同比增幅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 年全年觀影人次 17.28 億元,相比 2018 年增加了約一千萬,同比增幅僅為 0.58%,遠低于 2019 年票房的增長幅度,顯示出 2019 年票房的增長主要靠電影票價的提升來拉動,并非靠觀影人次的增長。對比 2018 年全國人口 13.95 億的人口總量,2019 年國內人均觀影頻次約為 1.24 次,與 2018 年持平,若以 8.31 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則為 2.08 次,相比 2018 年下降了 0.03 次,主要是城鎮人口雖然增加但觀影人次幾乎持平導致。對比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 2018 年北美地區人均 5 次的觀影頻次,國內市場的觀眾觀影頻次還處在比較低的水平。
2011-2019年觀影人次與同比增幅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暫停營業對影院來說是一拳重擊。一位資深影城投資人簡單算了一筆賬: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各種稅費加上片方分款等基本占了60%左右,剩下40%再減去租金水電、人力成本和其他耗材費用,盈利微博。而1月份本就是片慌,因此春節檔通常被寄予厚望,然而疫情突襲,電影全部撤檔,很多影城1月份虧損在30萬-50萬不等,2月份更是全部停擺,2個月虧損就上百萬。
在深圳某影院從事柜臺售票的工作人員透露,從3月起她所在的影院公司全員降薪30%,停工期發最低工資70%,全年不調薪,不接受的員工可以主動辭職。
線下影院關閉相當于直接切斷現金流,因此不少影院開始了自救行動,萬達影城,博納國際影城,金逸影城,大地影院、百納國際影城等都紛紛通過線上渠道開設賣品店,清理節前儲備的賣品存貨,比如零食、罐裝飲料等。與此同時,影城也開始售賣電影套票,比如19.8元一張2D/3D兌換券,預先綁定觀眾回籠資金。
2月2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要求電影院在復映初期一定時間內,按隔排隔座售票,同時建立觀眾信息登記制度,詳細登記觀影人身份證號等信息。這則指引被視為電影行業復工復映的信號。然而,北京市最新回應稱,“從目前形勢來看,電影行業還不具備開工條件,目前還沒有做出允許電影行業開業的要求。”
影視寒冬,活下去成為行業唯一目標
隨著復工時間一推再,電影市場也積攢了越來越多的“待業”影片。
2003年非典過后,餐飲旅游等行業曾掀起報復性消費的浪潮。那今年這場疫情之后,報復性消費的巨浪會被掀起嗎?又能否席卷影視行業呢?業內紛紛猜測,一旦電影院恢復營業,短時間內可能會迎來“待業”影片的密集上映潮,并掀起一場排片大戰,“報復性觀影”可能會重現。
深圳某影院負責人表示, “即使防疫工作結束也不會馬上出現反彈,防疫結束后的1個月時間里觀眾不會想去電影院,因為電影院屬于密閉,觀眾會在潛意識里覺得這個密閉空間會不安全,可能要到下半年7、8月份左右才會全面好轉。也即是說,上半年影院基本沒有多少收入,即使密集排片觀眾也不一定會把之前沒看的電影全部看完,畢竟時間有效,對于很多影院來說,上半年的業務占全年收入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因此影院可能也會倒閉一批。”
2018年春節檔全國觀影人次超過1.4億,票房收入達57.7億元,貢獻了全年9.5%的票房;2019年影視寒冬,春節檔僅錄得59億元票房,但占全年總票房的比重仍保持在9.2%的高位。
英嘉星美影城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影市場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需要有重量級影片的出現來帶動整個市場恢復,如果能夠有大片上映,吸引觀眾前來觀影,想必電影市場最快能在暑期期間逐漸恢復曾經的狀態。
影院關閉直接影響票房收入。拒不完全統計,一共有19家影視上市公司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其中虧損狀態的公司達到10家,包括萬達電影、華誼兄弟、歡瑞世紀、北京文化、華策影視、唐德影視等行業巨頭。
2月28日,華誼兄弟發布2019年度業績快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9.6億元,同比下降262.56%,根據公告,造成華誼兄弟上年度大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主投主控電影項目的缺失,(《八佰》《手機2》等片均未上映)。此外,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資產減值準備。
疫情之下,影視內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收入也必將受到極大沖擊。
此外,影視行業的寒冬,從資本離場的速度亦可見一斑。2019年影視傳媒板塊的融資金額不足200億,較2018年出現斷崖式下跌。
疫情之下,活下去,成為了大部分影視人、院線人、中小影院唯一的目標。在疫情未過去這段時間里,所有影視公司都在做著最壞的準備。目前來看,大部分中小企業已經停工觀望,行業巨頭也已砍掉了大部分新業務的拓展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