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某些重要企業復工急如星火,但另一面,復工門檻高高在上。
除了抗疫情,就是要確保生產,這樣才能行之長遠。忽視疫情,忽視經濟,兩手都軟,行之不遠。
滿足復工復產條件的 盡快復工復產
2月11日,國新辦就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舉行發布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在這里明確和大家說,我們將嚴格制止以審批等簡單粗暴方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
在防控期間,很多地方都出臺了很嚴格的限制人員進出措施。比如,有的地方對企業的復工復產采取了報備制度,有的設置了前置審批條件,甚至有個別地方出現了拘留提前復工企業負責人的情況。這些做法是不符合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的中央精神的。
最直接和緊急的不足是防疫物資準備。
各地政府提均對企業復工的防疫物資提出了要求,如需購買口罩、酒精、消毒水和紅外體溫探測儀等設施。
部分地區還對防控物資的數量有明確的要求,如合肥要求購置配備不少于一周的消毒液、口罩及紅外體溫探測儀等疫情防控物資;南京浦口區強調了物資儲備不少于5日使用量,必須保證每名職工每天至少配發1只防護口罩。
其中,最令人頭疼的,是口罩。雖然大多口罩工廠已緊急復工,但目前國內生產的口罩統一歸國家衛生部門調度,中小企業購買口罩困難。
一位上海市自動駕駛公司的人力總監直言:“目前口罩資源非常緊缺,采購口罩全靠個人各顯神通。”
關于口罩緊缺程度,網上流傳著這樣的故事:企業復工準備了口罩,反而差點被地方政府征用充公。
“我們不能簡單化地通過設置審批條件、提高開復工門檻等辦法,來達到防護目的,而是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指導、關心、幫助企業解決疫情防控和開復工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切實解除企業和員工的后顧之憂。”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在發布會上表示,要做好“兩條線”作戰的準備:“一條線”是抗擊疫情前線,主要任務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另一條線”就是經濟發展前線,主要任務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特別是要為抗擊疫情前線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彈藥”。這“兩條線”都很重要,互為支撐,缺一不可。
叢亮在發布會上表示,“雖然復工復產可能出現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存在疫情進一步擴散傳播的潛在風險。
但是,如果不復工復產,短期內將影響疫情防控所需的醫療物資供應,長期來看各類生活物資也面臨短缺風險。
這樣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續的,也難以達到戰勝疫情的目標,最終受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
這就是兩手都要硬的表態。
在零食市場,已經出現一斤肉30多塊錢,一個番茄5塊錢的情況,高不高攀的物價會影響人心倒逼生產,而生產又馬上會倒逼企業生存和居民存款。
普通企業到底能撐多久?
沒有現金流,滿盤皆輸。一般中小企業,半年不到。
有一篇“我為國言吳海”寫的文章,題目叫做《哎,我只是個做中小微企業的》,里面說到了自己企業的情況,按現在的政策,我們能活兩個月。這個吳海原來開桔子酒店,現在開KTV。
能活到哪一天是個簡單的數學題:
你每個月不開業的開銷是多少?你手上還有多少錢?
這是12月財務固定支出數字(不含研發支出),估計費用組成和其他線下中小微企業差不多。
我們賬上還有1200萬左右。我們能活的時間:
=1200萬5,515,411.07=2.176月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我們不營業沒收入能撐兩個月。也就是說4月份我們會死翹翹,除非投資人接著投錢。
如果死掉的話,失業的不只是公司200多號人的問題,因為我算的只是直營店和總部。“魅KTV”實際有100家店,50多家營業,剩下在籌建階段,已經是全國最大的中高端KTV品牌。
如果我們破產,實際失業的人數有1500人左右,總的投資損失約4億元。
有人會問,為什么前期大哭大嚷的西貝貌似又活過來了呢?
不是活過來了,是輸了血,暫時不死了。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此前說:“即使貸上款發工資,我覺得撐不過三個月。”西貝在全國擁有400多家門店,2萬多名員工。正常營收是2000萬元/天,當下營業只能依靠外賣,直接縮水到200萬元/天。每月工資發放1.5億元。
西貝現在還活著,有幾個原因:
一是大哭之后,浦發行提供了1.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已經打到了集團賬上,至少可以再多撐一個月。二是靠外賣和賣食材有了一丁點現金流。三是跟大受追捧的線上公司合作。
線上送菜平臺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每天午夜搶單,訂單需求激增,卸貨、入庫、上架、打包、配送,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春節期間很多平臺只保留了70%左右的員工在崗,壓力主要體現在人手的短缺上。
生鮮零售平臺除了挖人,開始跟傳統餐飲企業合作。目前,云海肴部分員工已經在盒馬上崗,賈國龍通過媒體表示,“將有1000多名上海員工支援盒馬工作,站上他們臨時的工作崗位。”
當然,這些不是治本之術,如果3月份還不能恢復正常,大型線下服務企業很大一部分會完蛋。
畢竟,像西貝這樣,這么快得到流動資金貸款的幸運兒是極少數。
適當加快復工節奏,降低疫情經濟影響。我們看到,雖然各地已經陸續開工,但是當前工業生產恢復的情況仍不樂觀。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所采取的管制措施,企業正常生產仍面臨著很多現實的阻礙,比如無法通過政府審批、原材料供應不暢以及人員無法及時到崗等客觀因素;另一方面,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下游的正常銷售經營活動還沒有恢復,需求疲弱使得企業自身生產意愿不足,甚至在部分行業節后出現了生產收縮的現象,這勢必給我國1季度乃至全年的經濟增長造成更大的壓力。從目前的疫情情況來看,全國除湖北省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數已出現連續下降,而19年湖北省GDP占全國比重也僅在5%左右。因此,我們認為,在非湖北地區疫情情況穩定之后,可以適當降低交通管制級別,并支持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盡可能降低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