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步亭居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社區內多個小區的發熱門棟標示已被撕去,但社區內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仍未有通報。“其他小區都公開通報確診或疑似病例所在的樓棟和單元,但我們居民能知道的信息都是來自媒體,并無社區告知。”該居民表示。
從“萬家宴”到出現多個“發熱門棟”,住著18萬人口的武漢百步亭社區是此次疫情中公眾關注的焦點。
2月9日晚間,一位自稱是百步亭花園百步雅庭的居民在其微博寫道,“百步亭一個網格一天只給一個核酸檢測的名額,大量疑似和發熱病人至今還在家,沒有集中隔離,甚至還有重癥病人四處奔波求救。”
不過好消息是,2月10日,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武漢將爭取在11日完成所有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檢測清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武漢•微鄰里”小程序了解到,百步亭社區下設九個居委會,每個居委會中有4至6個網格員負責社區一線的防疫工作。2月10日,有網格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天是我持續工作的第28天,疫情爆發以來,社區的人手一直不太夠。”
那么,“人手不太夠”的武漢百步亭社區能按時完成“清零”工作嗎?網友所爆料的核酸檢測名額又是怎么回事?那些曾在“肺炎患者求助”微博話題下求助的住在百步亭的患者,他們現在還好嗎?
一線網格員:下一步工作重點是排查三類人群
針對“一個網格一天只給一個核酸檢測名額”的細節,2月10日,記者向百步亭社區的網格員彭磊求證。彭磊告訴記者,“核酸檢測一天一個指的不是名額限定,比如說連續5天,我們一個網格做了5個核酸檢測,這樣平均一下是一天做一個。但其實核酸檢測發放到社區網格的名額并不固定,事實情況是有時候一天一個都沒有,有時候一天能解決一兩個,我們甚至會發動私人關系去找(核酸檢測的名額),還有些社區七八天都解決不了一個,(這樣的情況)都是存在的。”
不過,2月10日,彭磊透露,社區從2月9日起就已不再安排患者做核酸檢測,“之前我們對接的主要是三條線:第一,衛健委給床位,我們安排確診的患者去住院;第二,CT報告顯示肺部感染嚴重的,我們送他們去做核酸檢測;第三,還沒確診的、等不及核酸檢測的,我們送他們去隔離點進行隔離。現在第二條線從昨天起就停掉了,社區不再安排核酸檢測了,而是統一將疑似病人送去隔離點做診斷,到了隔離點之后由隔離點統一安排,該去方艙醫院的就去方艙醫院,需要繼續觀察的就在隔離點繼續觀察,應該住院治療的就送去醫院。”
那么,目前百步亭社區的送診情況如何?彭磊表示,“確診的病人我們在昨天(2月9日)就全部送走(住院)了,可能相比“確診病例應收盡收”的公告規定滯后了點,然后從昨晚到今天(2月10日)早上,我們送了十幾個疑似的患者去了隔離點,包括那些排隊等核酸檢測的患者也是送去了隔離點。”
彭磊進一步表示,“所以理論上講,目前社區是安全的,但我們不排除會有瞞報的居民,以及曾與患者密切接觸的居民,還有那些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排查出這三類人將是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2月11日,一位在武漢當地負責幫助未收治患者與醫院對接的志愿者告訴記者,“我們這邊的求助大多來自住在青山和硚口的患者,加起來有十幾個,來自百步亭的求助我這邊還沒收到過,其他志愿者那可能有幾個,說明社區做得還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2月10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20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武漢市市委書記馬國強在會上介紹稱,截至2月9日,武漢市共排查了3371個社區或村莊。按戶數算,共排查了421萬戶、1059萬人。戶數排查的百分比達98.6%,人數排查的百分比達99%。
同時,馬國強表示,截至2月8日,武漢共有確診重癥患者1499人,到10日中午已全部入院。但目前為止,尚未完全做到疑似患者檢測清零,目標是到11日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檢測的清零。
患者家屬:社區近日已為患者安排床位
2月10日,一位患者家屬告訴記者,“我爸媽住在百步亭現代城,剛開始是媽媽發病,目前已經在協和醫院確診、住院了。當時本來是在等社區的安排,其實社區那邊整體的情況也很難,我們等了四天左右還沒輪到,他們說如果我們自己能跟醫院聯系到床位的話,就自己去聯系,社區給我們開轉診單。我媽媽那個時候病情惡化得很快,實在等不及在社區排隊了,所以我們最后通過其他途徑確診并住進醫院。”
該患者家屬進一步表示,“然后我爸爸在照顧媽媽的時候也感染了,從1月29日就開始發燒,后來等我媽媽住院了之后,他就一個人在家隔離,最近的CT顯示雙肺嚴重感染,我爸本來就有肺氣腫、肝部囊腫等基礎性疾病,最近咳嗽很厲害,呼吸困難,每天靠吸氧維持,醫生讓我們趕緊聯系社區住院,我們一直在向社區報告,社區也在一直上報,今天終于等到了,社區給我們在骨科醫院安排了一個床位,現在已經住進去了。”
而另一位患者家屬告訴記者,“我哥哥64歲,年初一(1月25日)的時候就出現了發熱,就去社區排隊等檢測了,一直等到2月6日之后,才通過核酸檢測確診,到后面癥狀已經很嚴重了,2月9日被送到金銀潭醫院的搶救室。”此外,該患者家屬透露,“我哥發病前參加過萬家宴的,就是自己家里做了一盤菜給送過去。”
該患者家屬補充表示,“現在還有個情況,我爸媽還在百步亭,我父親94歲,我母親已經98歲了,兩位老人行動不便,連做飯都成問題,之前我哥還沒住院的時候,堅持定時去給老人送菜,我父母親也算是密切接觸人員。但是現在我哥住院了,我自己住的小區又被封閉管理,兩位老人家沒人照顧。我聽說社區上門送過一只冷凍雞,但這其實無法解決老人的生活需求,兩位老人甚至無法開火做飯,只能相互支撐,我一直在打電話求助,包括市長熱線、社區,還有老干部局,都打過了。”
在發稿前,上述患者家屬告訴記者,“老干部局的領導去過百步亭社區辦公室了,雙方研究了我父母的隔離方案。”
居民多次表達訴求:公開社區疫情
盡管確診和疑似病例均已送診,但百步亭居民依舊感到緊張。有百步亭居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社區內多個小區的發熱門棟標示已被撕去,但社區內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仍未有通報。“其他小區都公開通報確診或疑似病例所在的樓棟和單元,但我們居民能知道的信息都是來自媒體,并無社區告知。”該居民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有不少百步亭居民在微博上發布求助信息,其中大多表示社區防疫工作不到位。在百步亭社區的某小區業主群里,多數業主表示社區消殺工作不到位,一位業主表示,“物業每天的消毒都僅限于每個單元樓門口,從不進入樓道。”
對于社區的防疫情況,一位百步亭物業的經理告訴記者,“這些跟疫情相關的都是街道指揮部統一在管的,我們這邊不方便講。”
此外,彭磊向記者透露了百步亭社區內物業與居委會的工作情況,“像消毒、小區門禁這些都是由物業負責,我們網格員就是負責整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好幾百個住戶,像我主要負責所有對外的對接,包括跟醫院對接床位、疑似病人送診、居委會的用車登記預約、上門送菜,另外還有在微信群里回復居民問題、每天兩次打電話給各家各戶詢問體溫、做登記表等等。”
針對居民的抱怨,彭磊直言表示,“我們做一線社區工作的也很難,今天是沒有休息的第28天,從年初一之后我們的工作時間變更為上午八點到晚上八點。社區的人手一直不夠。所以前幾天發了個文件,說是干部下沉社區,我們大年初三的時候,對口單位稅務局直接下派了三個工作人員到社區,大年初六的時候市政機關下派了兩個工作人員,今天來了五個,估計后面還會一批批的下來。”
此外,據人民網2月9日報道,武漢市充分整合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力量,以基層黨支部為單位,化整為零、對口支援,先后組織市直機關黨員干部、市屬國企干部職工、市屬高校教師職工,共計16739名干部職工,下沉到疫情較重的7個中心城區的908個社區。統一編入街道社區工作隊,協助開展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措施等工作,與街道社區干部一同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