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數據公司CB Insights統計,今年迄今為止美國已誕生66家風投資本支持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超10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的58家,創歷史新高。
獨角獸為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貴。美國著名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將私募和公開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做出分類,并將這些公司稱為“獨角獸”。
然后這個詞就迅速流行于硅谷,并且出現到《財富》封面上。所謂“獨角獸公司”是指那些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Lee發明獨角獸概念的時候,她描繪的是一個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情形。在2003到2013年間,就只有39家公司從6萬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實現了估值達到10億美元+。
2017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整體估值總計超3萬億;北京成為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業總數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據前三。榜單結合資本市場獨角獸定義篩選出外部融資且估值超十億美金(70億人民幣)的優秀企業,數據截止日期為2017年11月30日。
“獨角獸”一詞的發明者、Cowboy Ventures創始合伙人Aileen Lee表示:“我認為有太多的錢,倍數已經不正常。”
Aileen Lee在2013年首先使用“獨角獸”一次來形容那些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從2003年到2013年十年中,美國只誕生了39家“獨角獸”企業,平均大約每年4家。
全球獨角獸數量創新高,中美比重持續提升。2013年至2018年,全球獨角獸總數達到313家。按地域劃分,同期對比,排名前五國家名次不變,依次為美國、中國、英國、印度和韓國,數量分別為151家、88家、15家、14家、7家。從占比來看,中美兩國依然引領全球獨角獸且影響力加強,全球占比76.3%,較2017年同期占比提升0.4個百分點。
2018年全球獨角獸主要分布在中美兩國
新生高新企業美國占半成,繼續引領全球新技術發展。從28家新生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企業來看,中國共有8家,較平均分布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和大數據。美國共有14家,新生總數占比50%,行業種類更豐富,另外包括生物制藥、3D打印、DevOps等。其中,美國新生高新企業較為知名的包括估值最高120億美元的針對脫發問題的Samumed、為企業提高數據分析和云服務的SnowflakeComputing、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管理的Uipath等。
2018年全球獨角獸行業分布
2018年中國新生獨角獸行業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幾位風險投資家表示,新獨角獸數量激增,主要是由于投入了創紀錄數量的風險資本,加上企業希望保持更長時間的私有化。成為“獨角獸”是一個地位的象征,對希望脫穎而出的公司很有幫助。
投資者表示,在敲定投資條款時,投資者和公司創始人可以通過調整出售股本的數量或增加其他條款,來獲得更高的賬面估值。
CB Insights首席執行官Anand Sanwal表示,他已注意到很多新“獨角獸”的估值正好是10億美元,不多不少。
他說:“人們開始公開承認,嘿,如果我能獲得十億美元的估值,就能吸引人才和合作伙伴。”
風險投資公司LightSpeed的合伙人Jerem Liew是Snap(15.11, 0.01, 0.07%)的早期投資者。他說,LightSpeed的投資組合中有一些初創公司籌集的資金恰好是10億美元。
他表示:“如果公平市場價值在9億到9.99億美元之間,那么投資者和公司可能會想方設法把這個數字提高到10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