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1月以來豬肉價格從高位有所回落,但分析表明季節性作用和價位過高抑制需求或為主因,下跌態勢未必可延續到春節。隨著能繁母豬存欄量補欄,明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或將開始有效下降。
2019年11月9日,山西太原一超市內,工作人員正在給豬肉貼保鮮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樊旭
近一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下降的消息不絕于耳。臨近春節,能否吃上便宜豬肉成為了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問題。然而,界面新聞通過推算后的答案是——恐怕有點難。
進入11月以來,豬肉價格開始走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中旬,生豬價格為34.6元/千克,較11月上旬環比下跌13.5%。同時,據農業農村部公布數據,11月11日-11月15日和11月18日-11月22日兩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價格分別為49.84元/公斤和45.80元/公斤,環比分別下跌4.4%和8.2%。
那為什么說春節也不一定能吃上便宜豬肉呢?
首先,盡管環比降幅不小,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依然超過130%以上。
其次,近段時間豬肉價格有所跌落,包含一定季節性作用。通過分析2014-2018年豬肉批發價環比變化,可以發現豬肉價格在11月有十分明顯的季節性變動,即都出現環比負增長的情況(圖1)。
圖1:2014-2019年豬肉平均批發價環比變化(月) 數據來源:WIND
同時,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五年間豬肉價格在11月的季節性回調并未得到延續。
除了季節性因素,分析師普遍認為冷凍肉投放、價位過高抑制需求等也是11月豬肉價格回落的原因。隨著消費旺季即將來臨,豬肉供應缺口仍將較大,后期豬價大幅下跌可能性較小。
界面新聞通過估算發現,豬肉價格真正迎來下降或許需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10月份,能繁母豬環比增長0.6%,是自去年4月份以來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首次增長。這一變動被很多人認為是豬肉降價的強烈信號。考慮到母豬補欄后的懷孕和豬仔成長周期,生豬供應的拐點一般會出現在10個月之后,即明年7-9月份。
從歷史數據來看,2014-2018年生豬存欄量與豬肉批發價基本呈現反比關系(圖2)。其中,2014-2015年中下旬,生豬存欄量處于高位,豬肉批發價偏低。2015年下旬至2018年,豬肉價格和生豬存欄量都趨于平穩。2019年5月之后,生豬存欄量的驟跌導致豬價急劇上升。
圖2:2014-2019年9月豬肉批發價與生豬存欄量(萬頭)對比 數據來源:WIND
隨著本輪能繁母豬存欄量上升對生豬供應量的加持,明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或將有效下降。
不過,2014-2018年五年間能繁母豬存欄量一直處于下跌趨勢中(圖3)。因此,雖然今年10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異動增加,但大概率很難持續。后續豬肉價格如何變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圖3:2014-2019年9月能繁母豬存欄量 數據來源:WI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