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發布年度報告《2018年度產業研發投入記分牌》(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2017年全球研發投入前2500強公司為觀測對象,剖析不同地區與重點行業的研發投入變化趨勢。整體看,近年來中國公司研發強度與歐盟差距逐漸縮小,但與美國差距仍然較大,尤其是缺乏創新型龍頭企業。我國需在信息通信技術、生物醫藥等重點競爭領域加強研發投入扶持,進一步優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政策環境,積極應對產業競爭。
世界各國及主要產業研發趨勢特征分析
近十年,全球主要行業的研發增長變化主要發生在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業,該行業在全球研發前2500強的研發投入總額占比從2008年的10.8%增加到2017年的14.2%,并帶動與之相關的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研發占比從23.0%增加到23.7%。生物醫藥產業對全球研發增長的作用同樣重要,近十年占比始終維持在22%左右。但一些行業則出現了研發占比明顯減少的趨勢,這主要集中在低技術行業以及一般工業、航空航天、國防和化工等。
研發投入美歐日中四強格局穩定,但歐盟、日本領先優勢逐步縮小。從全球研發2500強公司分布來看,2017年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四大經濟體共有2132家,占比達到85%。從研發投資總額來看,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四大經濟體的公司研發投入占總量的87%。其中,美國公司始終保持領先,2017年全球研發投入占比為39%。歐盟公司在近十年中全球研發投入占比幾乎保持不變,維持27%左右。日本公司的全球研發占比在過去十年中則明顯下降,2017年該比例為16%,比2008年下降約8%。中國公司近十年一直保持研發投入的較高增長,尤其是2017年實現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全球研發占比為5%。
美歐日中四大經濟體的產業研發側重點存異,中國在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領域發展迅猛。近年來,美國公司加大了在高科技領域的投入以鞏固其領先地位,尤其是在信息通信技術服務和生物醫藥行業領域,2017年,美國上述兩大行業的全球研發比重分別為68%和47%,同比分別提高了8%和4%。歐盟公司則主要依靠占汽車和航空航天與國防兩大產業的研發增長維持領先地位,2017年上述兩大行業占全球研發比重均為47%。日本公司的研發投入領先領域則為化工與汽車產業,2017年分別占全球研發比重的32%和24%;中國公司則依靠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和一般工業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實現自身研發實力提升,尤其是2017年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7%,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業研發投入則同比增長32%。在生物醫藥行業方面中國公司同樣表現強勁,2017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6%。
研發投資高度集中于極少數龍頭公司,中國創新型龍頭企業匱乏。近十年數據顯示,全球研發投入高度集中于“頭部企業”的特征始終存在。2017年,排名前10、前50、前100和前500公司的研發集中度(研發投入占研發總額的百分比)分別為15%、40%、53%和81%。排名前50公司中,美國23家、歐盟19家、日本6家、韓國與中國各1家,美國與歐盟龍頭企業數量領先優勢顯著。但韓國與中國入圍企業表現搶眼,韓國三星以134.4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第一,中國華為以113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第五。
幾點啟示
從《報告》可知,創新是當今世界產業競爭的不二法寶。中國企業在全球研發體系排名中雖有所進步,但整體落后的現狀仍需高度重視。
高度重視世界產業競爭,聚焦重點產業領域以增強未來發展支配權。從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公司排名可知,美國公司在信息通信技術行業(服務+制造)和生物醫藥行業保持了絕對領先地位,這些公司以高額研發投入保障創新產品,以占據市場壟斷份額來反哺創新投入,形成創新發展的正向促進閉環。其中,以人工智能、5G、高端芯片、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為代表的前沿產業是美國公司逐步增強研發力度的領域。為更好應對世界產業競爭,我國需在上述領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過圍繞產業關鍵技術設立科技專項等形式,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強聯合研發,培育更多華為式創新型龍頭企業,增強未來產業競爭的支配權。
從財稅政策等多方面著手,搭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政策保障體系。從世界各國創新發展實踐來看,企業始終是產業技術研發的主體,針對目前我國創新型領軍企業匱乏的現狀,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引導企業增強研發活力。可借鑒發達國家對企業科研稅收補償的相關政策做法,擴大對企業科研創新活動的界定范圍,除新發明專利、產品設計等行為外,對現有產品改進以及生產線改造等行為也可納入企業研發投入,并根據企業實際投入給予稅收抵扣減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