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盛京銀行的3名高管被沈陽市國資委發文要求退還2016年和2017年多發的1900萬薪酬。
日前,沈陽市國資委網站發布的《關于盛京銀行市管干部年度薪酬超標準部分退回有關問題》(以下簡稱“《問題》”)文件顯示,盛京銀行3名市管干部:盛京銀行黨委書記劉彥學,黨委副書記張濤,工會主席徐成在2016年、2017年因多發薪酬,被要求退回共計1892.7萬元。
但記者目前在沈陽市國資委官網上已找不到相關文件的原文。
據公開消息顯示,在盛京銀行3名市管干部退回1892.7萬元資金中,退回的2016年度資金為628.18萬元(劉彥學退回336.63萬元,張濤退回291.55萬元);退回2017年度資金為1264.53萬元(劉彥學退回598.67萬元,張濤退回419.44萬元,徐成退回246.42萬元)。
據了解,上述近1900萬元資金退回后將納入國資委的經營預算收入管理,主要用于外派財務總監等國資監管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支出。
3名市管干部被要求退還超標薪酬
按照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張雷關于"盛京銀行市管干部薪酬超過有關上限標準部分必須退回交入市國資委的指示精神",上述《問題》顯示,今年3月1日,沈陽市國資委向盛京銀行下達了《關于退回2016年度及2017年度市管干部薪酬超標部分的通知》。
《問題》顯示,按照《沈陽市深化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規定,經測算市屬國有企業正職負責人2016年度薪酬最高不得超過72.7萬元、2017年度薪酬最高不得超過75.61萬元,副職負責人按正職負責人0.6-0.9倍確定。
按照退回后測算,最終劉彥學、張濤、徐成三人2016年、2017年實際年度薪酬均為最高薪酬。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近1900萬元資金退回后將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管理,主要用于外派財務總監等國資監管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支出。
據盛京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劉彥學自2016年8月起起出任盛京銀行黨委書記,2018年2月起獲選為非執行董事,此前曾任沈陽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書記、主任等職務。
盛京銀行2016年年報顯示,其執行董事薪金在120.1萬元-202.9萬元之間,加上酌定花紅、遞延支付款項,最終實際稅前支付薪酬實際金額最高達415.4萬元;2017年年報顯示,其執行董事薪金在120.1萬元-167.2萬元之間,加上酌定花紅、遞延支付款項,最終實際稅前支付薪酬實際金額最高達576.5萬元。
而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盛京銀行其他非市管干部高管并未收到限薪或者退薪的要求。
上半年盈利指標有所提升
8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盛京銀行公布了2019年半年報,其強勁增長的經營業績超出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盛京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3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1.09億元,增幅達68.1%。實現撥備前利潤81.27億元,同比增加39.14億元,增幅達92.9%,接近翻番水平。
對此,市場人士認為,盛京銀行營收、利潤的大幅增長,得益于該行近期持續推進資產負債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調整,盈利指標含金量十足。
截至6月末,盛京銀行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幅達34.5%,凈利差、凈息差分別達到1.63%、1.53%,同比提升0.43和0.23個百分點,企穩回升態勢明顯。截至6月末,盛京銀行總資產達1.0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80.28億元,增幅4.9%。
同時,盛京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6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4304.02億元,較年初增長538.05億元,增幅達14.3%,高出全部資產增速9.4個百分點。貸款占總資產比重由年初的38.2%上升至41.7%。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內涵式增長趨勢明顯,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
此外,截至6月末,盛京銀行不良貸款率1.69%,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
城商行從90年代深圳城市合作銀行的開業,經歷了前期的迅速擴張,城商行已經發展成為現在銀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有其獨特的成立背景和發展路徑。
按照中國銀保監會的口徑,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分為六個板塊即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基于數據可獲得性,本報告分析相對于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若干財務指標競爭力的變化情況。
1、逾期貸款:為客觀指標,更能反映銀行真實的資產質量。資產質量的指標體系中:5級分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能充分體現銀行的資質,僅影響利潤表(銀行需根據5級分類計提撥備)。相對而言,逾期貸款占比更客觀,銀行間分化也較大。
2、區域經營風險:一般而言,城商行的經營范圍僅限當地,因此其經營狀況與當地經濟環境、產業結構密切相關。長三角地區:經濟相對發達,資產質量相對較好。上海、浙江和江蘇的不良率均在1.25%以下。東北、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不良率均在2.9%以上。
3、集中度:城商行經營區域相對集中,客戶以當地大企業為主。在經濟下行時,部分企業經營惡化,單筆大額信貸出現問題對銀行資產質量影響更大。因此特統計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這2個指標。
4、對于各家銀行的資產質量仍需關注其自身風控水平。如寧波銀行,其嚴格的信貸審批制度,使其保持較低不良率(一直在1%以下)。對公貸款:貸前審批人員的編制獨立集中在總行;個人貸款:獨立的評級數據來源,不依賴客戶經理提供的數據,杜絕道德風險;除大數據風控外,更注重從職業穩定性等軟性因素篩選客戶。同業業務:嚴守風控底線。如委托貸款的資金提供方,不接受銀行理財資金(如果資金來源是其他銀行,需開具自有資金證明)。
2018年末各地區銀行業資產質量及經濟增長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披露18年報的28家城商行數據來看:
資產擴張速度有所放緩:18年末總資產規模為21萬億,較17年末擴張9.32%,相比17年12.32%的增速有所放緩。貸款穩健增長:18年末貸款規模為9萬億,占總資產比重為42.79%;規模較17年末增長22.94%,快于總資產增速。同業資產持續收縮:18年末同業資產規模為1.15萬億,總資產占比約為5.5%;規模較17年末減少11.4%。投資類資產保持穩定:18年末投資類資產共約8.8萬億,總資產占比約為41.7%,結構上看:1)債券類投資穩步增長:18年末債券類投資規模超過4.6萬億,規模較17年末增加8600多億。2)非標資產收縮明顯:18年末表內信托及資管計劃規模不到2.8萬億,規模較17年末壓縮約5000多億。
2018前30大城商行資產規模及變動情況(億元,%)
前30大城商行 | 18年末規模(億元) | 18年末規模占比 | 規模較17年末變動 | 17年末規模較16年末變動 |
總資產 | 210,288 | - | 9.32% | 12.32% |
貸款及墊款 | 89,984 | 42.79% | 22.94% | 18.14% |
同業資產 | 11,493 | 5.47% | -11.40% | -13.48% |
投資類資產 | 87,781 | 41.74% | 2.81% | 15.28%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末,城商行不良貸款余額2660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837億元,增幅為45.91%,同比上升24.21個百分點,上升幅度較大。不良率1.79%,較2017年末上升0.27個百分點,但仍低于商業銀行不良率0.04個百分點;第四季度不良率環比上升幅度較大,這主要受“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的影響。
不同資產規模區間看,4個區間城商行2018年末不良貸款率均值全部高于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均值;2000億~3000億元城商行不良貸款率均值最高,為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