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尼羅河流域,因其食性雜、適應性強、繁殖快、耐低氧、抗病力強、苗種容易解決等優勢,養殖成本較低。因此羅非魚養殖作為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選項之一被世界所矚目。我國自1957年從越南引進羅非魚開始,并于20世紀80年代形成羅非魚規模性養殖,現已發展為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家。
羅非魚養殖行業發展歷程
1、羅非魚生產情況
90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長帶動國內消費的擴大,以及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拉動了羅非魚的海外出口,我國羅非魚養殖產量從1991年的11.99萬噸增至2015年的177.95萬噸。近年來,我國羅非魚產業進入成熟階段,羅非魚產量呈波動態勢,2019年我國羅非魚產量為164.17萬噸。
2014-2019年羅非魚產量情況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27個省市有羅非魚規模化養殖基地,幾乎遍及全國。但受自然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羅非魚養殖行業區域性明顯,羅非魚是喜好高溫的魚類。養殖適宜水溫帶為20~35℃,當養殖水溫降到20℃時,其成長明顯停滯,降到16℃及以下時就停止攝食,降到14℃及以下時就會潛入水底而死亡。因而,羅非魚更適宜養于南方省份,而冬季水溫低下的北方省份羅非魚產量較小。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活羅非魚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銷售渠道分析報告》顯示: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5省占據了我國羅非魚產量的97%。2019年廣東省羅非魚產量達74.40萬噸,占全國羅非魚產量的45.32%;海南省羅非魚產量為31萬噸,占全國羅非魚產量的18.88%;廣西羅非魚產量25.23萬噸,占全國羅非魚產量的15.37%;云南羅非魚產量為16.84萬噸,占比10.26%;福建羅非魚產量11.96萬噸,占比7.29%。
2019年中國羅非魚產量區域結構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2、羅非魚育苗情況
2014-2018年羅非魚魚苗數量呈下降趨勢,2014年羅非魚魚苗數量為256.45億尾;2018年下降至200.90億尾;2019年我國羅非魚魚苗數量較2018年同比增長6.94%,達到214.85億尾。
2014-2019年中國羅非魚魚苗數量情況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不同種類、品種、品系的羅非魚生長差異顯著,且羅非魚容易混雜退化。最好和最差的種苗生長速度差異達70%以上。因此,良種魚苗對羅非魚養殖生產來說,不單可以縮短養殖時間,提高產品上市規格,提升產量,還可以節省飼料、水電、塘租、人工等的費用,更有利于創造好的經濟效益。我國羅非魚魚苗供應相對較為集中,全國有14個省生產供應羅非魚魚苗。其中廣東省羅非魚魚苗產量達101.63億尾,占比47.3%;海南省羅非魚魚苗產量達57.3億尾;云南省羅非魚魚苗產量達21.53億尾;廣西羅非魚魚苗產量達18.73億尾。
2019年中國羅非魚魚苗供應區域結構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3、羅非魚加工、出口情況
我國羅非魚加工業規模較大,2014年我國羅非魚加工量達到85.92萬噸,占羅非魚產量的50.6%。近幾年羅非魚加工量有所下降,2019年羅非魚加工量為55.99萬噸。
2014-2019年羅非魚加工量及其占羅非魚總產量比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海外對養殖羅非魚的需求非常旺盛,我國羅非魚出口量相當大,2014-2018年羅非魚年出口量達到40萬噸以上,2019年羅非魚出口量出現大幅下降,為27.92萬噸。
2014-2019年中國羅非魚產品出口情況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鑒、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羅非魚行業市場供需規模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羅非魚行業市場供需規模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共十章,包含國內羅非魚生產廠商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羅非魚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羅非魚企業投資戰略與客戶策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