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東營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不斷塑強現代化產業新優勢。石化、橡膠、石油裝備等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實現破局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2024年,東營市7個化工園區實現營業收入6617. 8億元,占全省化工園區營業收入的32%,同比增長17. 8%,高于全省4.1個百分點。
上市企業:國瓷材料(300285)、石大勝華(603026)、寶莫股份(002476)、海科新源(301292)、維遠股份(600955)、華泰股份(600308)
相關企業:利華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富海集團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齊成(山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海科控股有限公司、山東齊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金嶺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墾利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勝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萬通海欣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華盛橡膠有限公司、山東昌豐輪胎有限公司、石大勝華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諾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山東東營市;生產總值;產業結構;東營市各地主導產業;空間布局;發展目標
一、東營市宏觀經濟分析
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處于連接京津冀和膠東半島的樞紐位置,是環渤海經濟區與黃河經濟帶的交匯點,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近年來,東營市經濟運行穩健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4年東營市生產總值430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6.67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561.02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1550.01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為4.6:59.4:36.0。
工業是東營立市之本、強市之基。2024年,東營市全部工業增加值2543.26億元,比上年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7%,制造業增長11.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6.8%。
東營市投資穩增長,2024年東營市全面推進重點項目建設,320個省市重點項目、23個“兩重”項目完成投資12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3.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5%。東營市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2024年“四新”經濟投資比上年增長21.3%,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57.8%,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
二、東營市產業結構分析
東營市搶抓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機遇,錨定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目標,圍繞石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五大特色產業,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游兩大優勢產業,生物制藥、航空航天兩大未來產業,構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起以綠色和創新為支撐的產業模式和發展格局。
近年來,東營市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如2023年發布了《東營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制造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全市35%左右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達到兩化融合集成提升階段(工業3.0),實現制造模式、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層變革,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4年發布了《東營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較2023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達到兩化融合集成提升階段(工業3.0)占比35%左右,工業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5%。
山東省公布了多批次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其中東營市先后有東營高新區高端石油裝備、東營港芳烴與丙烯特色產業集群、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數字經濟軟件信息特色產業、利津縣高端樹脂新材料特色產業等8家集群入選省特色產業集群。
各市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制定了相應的產業發展規劃,以促進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如墾利區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落實“鏈長制”,發力主攻生物醫藥、新能源、 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高端化工等五大“產業鏈”。東營區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稟賦,而且工業基礎雄厚,依托油田這個最大的發展優勢,形成了石油裝備、石油化工兩大主導產業。廣饒縣培育形成了高端造紙、橡膠輪胎、化工、機電汽配、紡織、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導產業,產業的壯大推動了其經濟的增長。
三、東營市石油化工產業分析
依托勝利油田的資源優勢,東營市逐漸成為地煉企業的聚集地。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石油需求的不斷增長,東營地煉企業迎來了擴張期。石油化工產業是東營市第一大支柱產業,東營市是全國煉化產能第一大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同時,東營市也是全國重要的氯堿化工基地,氯堿產能位居省內首位。近年來,東營市圍繞化工產業發展,以“鏈長制”為牽引,聚焦烯烴、芳烴兩大方向,加快推動基礎煉化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轉型,打造綠色循環能源石化基地。2024年,勝利油田全年生產原油2359.16萬噸、同比增產14萬噸,天然氣8.83億立方米。
東營市化工園區實現穩健發展,園區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東營市7個化工園區實現營業收入6617. 8億元,占全省化工園區營業收入的32%,同比增長17. 8%,高于全省4.1個百分點。其中,東營港化工產業園、利津濱海新區化工產業園、廣饒化工產業園、墾利勝坨化工產業園、東營市東營區化工產業園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均入圍中國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百強,且全部位于前50強;東營港化工產業園實現營業收入1892.3億元,居全省化工園區首位,居全國化工園區30強第4位。園區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成效明顯,東營港化工產業園、廣饒化工產業園、東營市東營區化工產業園、東營河口化工產業園獲評中國智慧化工園區;東營港化工產業園、廣饒化工產業園獲評中國綠色化工園區;東營港化工產業園入選“低碳化工園區”名單,全國首批僅5家園區獲選,為全省唯一。
四、東營市橡膠產業分析
橡膠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之一,為社會提供了日常生活和工業所需的橡膠制品。“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輪胎看東營”早已成為業內共識。目前,東營市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子午胎生產基地、全國橡膠輪胎出口基地、山東省外貿轉型升級(輪胎)專業型示范基地,被譽為“中國輪胎之都”。橡膠輪胎產業已成為東營市支柱產業之一。2023年,東營市市規模以上橡膠輪胎企業及配套企業72家,實現營業收入638.9億元。子午線輪胎年綜合產能達到1.94億條,其中全鋼子午胎4445萬條、半鋼子午胎14950萬條。2023年,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為15780.9萬條,其中子午胎產量達到14381萬條,占全省產量的1/3、全國產量的1/6,輪胎子午化率達到91.1%。2024年橡膠輪胎外胎產量保持增長態勢。
目前,東營市橡膠輪胎產業形成了以橡膠輪胎為中心,集鋼絲簾線、炭黑、橡膠助劑、輪胎模具、簾子布、輪胎膠囊、輪胎機械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了全產業鏈、全生產要素的產業格局。在空間布局方面,已初步形成“一個核心、一個集聚區”的產業布局,核心功能區為廣饒縣,集聚區為墾利區。
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東營市發布了《東營市橡膠輪胎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年)》(以下簡稱《規劃》)。旨在通過一系列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將東營市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端橡膠輪胎產業基地。規劃提出到2028年,橡膠輪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條進一步優化,集中力量培育3—5家領航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橡膠配套企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端橡膠輪胎產業基地。
五、東營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總結
近年來,東營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不斷塑強現代化產業新優勢。石化、橡膠、石油裝備等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實現破局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未來,東營市將繼續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動標志性產業鏈培優塑強。深化實化“鏈長制”,發力主攻鏈條經濟,鞏固提升橡膠輪胎、石油裝備、有色金屬等產業競爭優勢。深入推動未來產業突破發展。聚焦CCUS、人工智能、氫能、新一代電子材料等產業,規劃建設新質生產力產業園、未來產業先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