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赤壁,小小獼猴桃助推企業登陸新加坡交易所主板;黃石大冶,萬畝花田托起芳香產業鏈;宜昌宜都,國內首個柑橘自動化剝皮-榨汁-連續發酵生產線一片繁忙……
2020年12月,省科技廳遴選首批50個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到今年6月,這些基地在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應用示范,推廣成套化、標準化技術方面成效顯著,已取得農業新品種審定或登記19個,轉化示范農業新品種76個、新技術132項,示范帶動農戶達5萬戶以上,成為推動地方產業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
8月底至9月上旬,記者深入全省部分鄉村振興科創基地,探尋他們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密碼。
“農業芯片”研發按下快進鍵
山路邊,整齊劃一的獼猴桃架一字排開,蔚為壯觀。棚架間,每棵果樹都掛有二維碼“身份證”,掃碼可查看編號、樹齡等信息。9月初,獼猴桃即將成熟,記者走進湖北赤壁獼猴桃種植科創基地,剛獲植物新品種授權的“先沃”碩果累累。
“果樹的品種是行業的芯片級技術,現在我們有信心與新西蘭獼猴桃一較高下。”基地負責人、赤壁神山興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超一臉自豪,近期該公司收到農業農村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獼猴桃屬,分別以“先沃”一至六號命名),保護期限為20年。
豐產、抗病、易管、果大,“先沃”成功打破了高端獼猴桃被新西蘭品種壟斷的局面。此次農業農村部共對51個植物屬種1049個品種授予了植物新品種權,其中獼猴桃屬共10個品種,我省有6個品種被授權,均來自胡超的公司。今年7月5日,神山興農登陸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為國內第一家獼猴桃產業主板上市的公司。
在湖北麻城油茶加工科創基地,自主研發“一種純物理低溫制取山茶油的方法”等12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授權,湖北麻城油茶加工科創基地獲“國家林業產業創新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殊榮。基地負責人、湖北四季春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旭東說,眼下他正帶領研發人員致力于油茶精深加工領域的創新,并將公司取得的多項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和推廣應用。
據介紹,2020年,省科技廳通過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鄉村振興科創基地開展技術研發攻關。截至目前,共取得農業新品種審定或登記19個,申報或授權專利228個,制定種植養殖技術標準32個,成為湖北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基地與產學研團隊攜手攻關
萬畝玫瑰花海、289種芳香植物,年芳香植物加工能力達到3000噸,生產規模與加工技術居國內領先地位——這里是位于大冶茗山鄉的芳香植物加工科創基地。
“去年我們改良引進種植新品種1個,開發新產品8個,研發新技術5項。”基地建設方、湖北瑞晟生物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芳香產業創新中心吸引北京、廣州等地多家企業入駐,通過與華中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開展長期合作,已經成功開發300余款日化護膚、功能性食品飲品、保健醫藥等系列產品,形成將產業、服務與旅游融合的芳香產業鏈。
在湖北宜都柑橘加工科創平臺,國內首個柑橘自動化剝皮-榨汁-連續發酵生產線一片繁忙,產品熱銷國內大型商超和知名電商平臺。基地建設方、湖北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擁有柑橘優質高效栽培與深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發酵調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創平臺,與意大利醋酸菌專家合作篩選橘醋發酵專用菌株并應用于生產,獲得授權發明專利9項,技術轉化建成年處理柑橘15萬噸,實現柑橘全果利用。通過精深加工實現增值3倍以上,輻射當地10萬畝柑橘15000戶柑農,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在湖北鄖陽油橄欖種植科創基地,5000畝橄欖樹四季常青,院士專家工作站、十堰市油橄欖精深加工技術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等科創平臺,助力企業全產業鏈技術研發,基地的橄欖護膚系列、茶飲料、藥露、軟膠囊等全面多元化產品暢銷全國。
截至目前,50個鄉村振興科創基地建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66個,其中企校聯合創新中心9個,星創天地2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9個,組建產學研創新合作團隊60個共418人,科創基地與產學研創新團隊形成良性互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外引內研發力成果轉化
一座座溫室大棚集高新技術、品種展示、智能控制于一體,種植戶通過手機、電腦就能及時了解大棚內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狀況,及時調控棚內的空調、灌溉系統、補光燈等。在湖北石首蔬菜種植科創基地,農戶們說,村里種瓜蔬的大棚,比城里養娃的設備還新奇。
農產品靠什么贏得市場?基地負責人、石首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鋒說,營銷再厲害,須要有好產品,得靠農業+科技來贏得市場。通過與華中農大、省農科院、荊州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緊密合作,該基地每年引進優質瓜蔬新品種新技術10個以上,帶動周邊1500戶農戶種植瓜蔬面積達8萬畝,年總產量超過24萬噸,實現年產值近10億元。
陽光玫瑰葡萄有著“葡萄中的愛馬仕”之稱,受跟風種植之累,部分地方售價已從每斤百元跌至10元以下。湖北公安葡萄種植科創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研發推廣密光、春光和墨香等早熟品種,為當地葡萄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基地建設方、湖北省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多年來圍繞“葡萄種植禁區”開展科學研究、試驗示范、技術推廣和教育培訓,自主研發推廣新技術、應用新成果、配套新模式20項,18項實用新型專利廣泛應用。目前葡萄種植已成為公安重要產業之一,全縣種植面積11萬畝。
據了解,建設鄉村振興科創基地,是省科技廳圍繞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部署,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實施而推動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開發、試驗示范、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圍繞地方主導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大省級科創基地布局建設力度,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將鄉村振興科創基地覆蓋到全省主要農業領域和涉農縣(市、區)。


2025-2031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共十三章,包含智慧農業領域典型企業運營分析,中國智慧農業市場投資潛力分析,中國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