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14000億的軟銀集團,緩過來了。
8月11日,軟銀集團披露最新財報,今年4-6月(2020財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2%至125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2億),這個數(shù)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yè)績。
就在三個月前,軟銀愿景基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投資滑鐵盧,軟銀集團2019財年凈虧損超過1.3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46億元),將成為軟銀集團成立38年以來的最大虧損記錄。
表面上看,軟銀似乎開始走出巨虧陰霾,甚至創(chuàng)造了一個逆天的翻盤記錄,但孫正義真的可以松口氣了嗎?
愿景基金逆風“翻盤”?
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4到6月,軟銀集團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達到125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6億元),這個數(shù)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yè)績。
僅僅用了三個月,孫正義領導下的軟銀集團就來了一個逆風翻盤,從巨虧946億元到實現(xiàn)盈利826億元。
軟銀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nèi)大幅扭虧,主要得益于股市在暴跌之后逐步回暖,同時愿景基金投資的企業(yè)市值得到較大恢復。
其季報顯示,截至8月3日,軟銀集團通過出售美國移動通信巨頭T-Mobile股份、利用阿里巴巴股票期權融資等方式,已完成了4.3萬億日元的籌資計劃。其中,僅出售T-Mobile股份就讓軟銀計入4219億日元的盈利。
與此同時,以愿景基金為主的投資基金在2020年第一財季實現(xiàn)投資收益2966億日元。
截至第一財季末,軟銀持有86筆投資,總投資成本為752億美元,目前的公允價值為715億美元。
此外,軟銀集團在經(jīng)歷瘋狂出售資產(chǎn)之后,一季度現(xiàn)金流也有所改善。截至2020年6月30日,軟銀持有的現(xiàn)金和現(xiàn)金等價物總額為6.1813萬日元,上年同期為3.3690萬億日元;第一財季運營活動提供的現(xiàn)金流為1540.24億日元(約合14.5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471.91億日元。
愿景基金:曾一年虧掉1.8萬億日元
就在三個月前,愿景基金曾遭遇滑鐵盧:一年虧掉1.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77億元),直接刷新了風投史上年虧損金額記錄。這也讓外界對軟銀和孫正義的質(zhì)疑達到一個高峰。
據(jù)軟銀集團財報披露,軟銀愿景基金一期成立于2017年,總規(guī)模高達1000億美元,承載了孫正義投資全球科技的野心,當年整個美國風投行業(yè)的投資總額也只有753億美元,震驚全球創(chuàng)投圈。
短短3年時間,該基金已投資700億美元,累計投資了88家創(chuàng)業(yè)項目,其中便包括了滴滴出行、Uber、OYO、Wework等諸多共享經(jīng)濟領域的企業(yè)。
愿景基金一期的投資組合
從愿景基金一期的投資組合來看,孫正義對共享經(jīng)濟采用了All in 的策略,僅出行領域,軟銀幾乎把全球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都投了:美國Uber、中國滴滴、印度Ola、東南亞Grab、巴西99打車……
其中,共享辦公也成為孫正義重倉下注的領域。其中對WeWork一家的投資金額便高達10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達755.8億元),而對WeWork的第一筆投資僅花了12分鐘,此后不斷追加投資,直到成為了其大股東,這很“孫正義”。
這不僅令人聯(lián)想到,2008年孫正義僅用6分鐘投資的阿里巴巴,但二者的結局卻是天差地別。
阿里巴巴,給孫正義帶來的回報率超過數(shù)千倍,并將其送上神壇;而WeWork卻令軟銀愿景基金深陷虧損的泥潭,也將孫正義拉下神壇。
2019年9月,WeWork的估值被孫正義推高至470億美元,卻在IPO前夕遭遇滑鐵盧,估值報價被砍至120億美元,仍無人買單,最終無奈撤回IPO申請,愿景基金一期浮虧金額高達84億美元。
而2020年的全球疫情“黑天鵝”,更令WeWork舉步維艱。據(jù)其表示,受疫情影響,已臨時關閉大部分聯(lián)合辦公中心,且收取租金的難度非常大。
一旦WeWork沒能熬過這場疫情,愿景基金一期投資的106.5億美元或?qū)⑷看蛩?019年年底,軟銀集團的CEO孫正義曾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坦言,就WeWork這筆投資而言,我犯了一個錯誤。
面對岌岌可危的WeWork,孫正義無奈選擇“割肉”,并臨時終止了30億美元收購WeWork股份的計劃。
財報顯示2019財年愿景基金的投資損失構成為:Uber損失52億美元,WeWork損失46億美元,其他投資損失75億美元。
孫正義3個月身價激增833億
業(yè)績巨虧帶來的沖擊不止于此,今年一季度,由于市場對軟銀信貸風險等的擔憂日益加劇,其股價幾乎被“腰斬”。
面對史無前例的困境,軟銀開始自救,3月13日,軟銀宣布了第一份回購計劃,規(guī)模為5000億日元,但未能成功止跌。
3月23日,軟銀再度披露了前述提及的4.5萬億日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用于回購股票,其余資金用于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4個季度內(nèi)完成。此后,軟銀的股價最終開始反彈。
截至目前,軟銀集團股價報6423日元/股,較今年3月份的低點已反彈139%。
軟銀集團行情表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公布財報這天,恰逢孫正義63歲生日。
軟銀集團創(chuàng)始人孫正義在三個月內(nèi)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3億元),無疑也緩解了他一連串投資損失帶來的個人經(jīng)濟壓力。
瘋狂自救不斷出售核心資產(chǎn)
但為了彌補在投資上的損失,減輕債務,孫正義頻繁減持手中的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
3月底,孫正義拋售阿里股份115億美元;
6月,拋售了其第二大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減持T-Mobile(德國電信)股份210億美元;
7月,拋售了價值22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將其持有的日本國內(nèi)通信子公司股份從67.1%減至62.1%;
近期,市場還在傳言孫正義將賣出標的轉(zhuǎn)向了4年前收購的英國半導體設計廠商ARM。目前,軟銀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愿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對此孫正義在財報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回應稱,對于Arm的未來,正在考慮不少選項,包括上市、部分出售、全部出售和合并,但并未透露潛在交易對手和金額等相關細節(jié)。
關于這場拋售,有媒體報道稱,蘋果、臺積電、富士康、高通都是其潛在交易者。
鑒于軟銀2020財年一季度收益主要來自資產(chǎn)出售產(chǎn)生的一次性收入,外界也仍然質(zhì)疑這1.2萬億日元的業(yè)績未來能否持續(xù)。
對此,孫正義坦言,債務高企、愿景基金虧損及股票價值下跌是外界圍繞軟銀的擔憂,目前來看,單以一個季度的表現(xiàn)并不足以消除這些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