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薪招攬“天才少年”之外,久未露面的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依舊神采奕奕,走在招攬人才的第一線。7月29日至31日,在短短三天里開啟了一場長三角名校之旅,從上海交通大學到復旦大學,從東南大學到南京大學,密集訪問了四大高校。
華為正極力招募人才,也正以高薪吸引著“天才少年”少年們。時隔一年,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選者也曝光了。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披露該校今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也成為了今年截止 6 月 30 日華中科技大學拿到最高檔的唯一一位。
“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鉆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任正非就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在2019年全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在2020年還將從世界范圍招進200-300名。
全球僅4人 最高年薪超200萬
據悉,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流程,包括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在每一環節中,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因此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阻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難度非常大。
在這其中難度最大的無疑就是屬于張霽的這一檔。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僅有四位少年獲得了華為高達201萬元的年薪,分別是鐘釗(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秦通(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張霽(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張霽是唯一一個在華中科技大學宣傳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人中沒有本科介紹的。有網友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張霽的本科院校并不是頂尖學校,甚至還是個三本,一路逆襲到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
“我認為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華為最為看重的,論文、專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體現,但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
談到放棄其他幾家公司甚至其中一份年薪超過360萬的offer,最終選擇加入華為,張霽說,他希望在華為最艱難的時候為其做出一點貢獻,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義的事。
“天才少年”最突出的兩個優勢,一是“天才”所指向的能力,此次拿到offer的幾人無一例外,都在科研方面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二是“少年”的年齡,青年科研人才的知識儲備是“最新版本”,而且思路比較活躍,更加敢闖敢拼。
任正非三天訪四校透露出什么信號?
除了高薪招攬“天才少年”之外,久未露面的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依舊神采奕奕,走在招攬人才的第一線。
7月29日至31日,在短短三天里開啟了一場長三角名校之旅,從上海交通大學到復旦大學,從東南大學到南京大學,密集訪問了四大高校。
任正非此行依然金句連連。
第一站上海交通大學,任正非表示,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非常之快,希望大學像“燈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第二站上海復旦大學,任正非談及“很高興在復旦看到愿意坐‘冷板凳’的人”、“未來我們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第三站東南大學,任正非把前沿科學比作“黑屋子”,把大學教授比作一顆顆珍珠,表示要珍視每一個孩子,因為不知道哪個孩子會點燃世界的火花,且發現這里有很多教授甘坐“冷板凳”,這就是中國的希望;第四站南京大學,任正非表示,希望華為與南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共同發現創新機遇,希望大學像“燈塔”,點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養創新人才。
在每所大學,任正非均與專家進行了座談。有分析認為在任正非與各高校的溝通中,透露出兩個重要信號:第一,上海將成為華為發展的重要戰略之地;第二,華為正計劃通過高校等挖掘、儲備各業務領域人才,助力芯片自主、人工智能產業壯大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與任正非一同訪問四大高校的,還有負責華為技術的許多高管,華為集團董事、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華為集團董事、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華為全球技術合作副總裁艾超等。
結合華為海思當前正遭遇芯片斷供的危機,而為了破除當下的困境,近期有傳言稱,華為計劃長期轉型為一家集芯片設計和制造于一體的IDM廠商,就像三星電子那樣,同時擁有自研芯片和自產芯片的能力,并且將自研自產的芯片用于自有品牌的終端產品上。
此次任正非訪問四大高校時的隨行人員中就有海思芯片女掌門人何庭波,由此猜測,任正非此次動作的背后,很有可能將為華為半導體業務埋下伏筆。
若華為開始著手自建芯片供應鏈的消息為真,那么華為內部便有了大量的芯片人才空缺。為了填滿這些人才空缺,華為需要招聘大量的人才。
任正非帶上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以及海思總裁何庭波密集訪問四所高校的行動,或許也能對外暗示一二。
此外,據四所高校的新聞稿披露,任正非此次拜訪目的,確實與華為培育和招攬人才有關。同時,從這四所高校學科背景來看,任正非此行或有意鋪路華為人工智能、計算戰略、芯片自主等。
在當前華為“渡劫”的緊要關頭,打贏自主研發芯片的硬仗是關鍵。除了高薪招攬“天才少年”,任正非也將人才引進的重心放在了高校,這無疑不反映出華為唯才是舉、重視人才儲備的價值取向。
只有通過科研人員進行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華為才能沖破封鎖,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