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亂象
在一次節目中,老戲骨張光北說起了對當前流量明星的不滿。
張光北說,在他們拍攝的一部劇中,一位流量明星直到殺青前十天才進劇組,在整部劇70多場戲中,他的戲份基本全由替身來完成,當時的替身就有30多位,但這位流量明星卻每天拿走100萬的片酬。
節目中,張光北無奈地調侃:其實這個替身也不錯,要不把他(流量明星)換了也行。
像張光北這種老戲骨,他們對演戲用替身,臺詞用數字,表演就摳圖的做法完全不能理解,在他們的印象中,作為一個演員,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把戲演好。
但他們看到的情況是,在流量市場上,小鮮肉更加“吃香”,他們似乎不怎么費力就拿走了大部分的片酬。
甚至有一些憑借綜藝走紅的“明星”,還非常自豪的表示“自己就值這個價”。
這個真的有些諷刺。
我們已經知道,在一些電影和劇作中,少數的流量明星往往拿走巨額費用,就連綜藝節目都不例外。
制作經費一個億,流量明星拿走8000萬,剩下的經費,還怎么制作出精良的作品?
以前的藝人有一種自覺:他們知道,是因為自己參與一部劇,這部劇拍得好了,才能有更高的收視,自己才可以拿相應的片酬。
當下的娛樂圈,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好像邀請當紅流量明星就能獲得票房的保證,所以流量明星們片酬越來越高。
二、斥責
對于娛樂圈中流量明星“橫行”,很多老戲骨都表示過自己的不滿和擔心。
娛樂圈中,一向以低調著稱的陳道明老師,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批評小鮮肉們:
“手指扎破了,冬天在水里,夏天穿著大皮襖”這樣的情況,都當成了敬業,其實這就是演員,你就該吃這份苦。
相較于陳道明的委婉批評,老戲骨王勁松在一次論壇之上,直接開口怒斥:
針對現在很多年輕演員把背臺詞當作一種炫耀的資本,王勁松直接“打臉”——背臺詞是演員的基本功,臺詞就是演員演戲的“槍”。
現在很多年輕演員,不僅不背臺詞,年都懶得念,在表演時,他們只用“123456”這樣的數字代替,所以演藝界出現了太多數字小姐、數字先生。
“你能告訴我,你到戰場上手里沒拿槍是多么的尷尬嗎?那你多不要臉吶”!
“多不要臉吶”,王勁松這句話,喊出了老戲骨們內心的憤懣和擔憂。
因為他們熱愛這份事業,所以不容許有那么多的濫竽充數。
在王勁松怒斥之后,大胡子張紀中在《我就是演員》的決賽中,同樣發表了自己對“小鮮肉”們的看法:
“流量明星或者是所謂的小鮮肉也好,關鍵的問題是還沒有德行,你到了一個劇組來,你成了“爺爺”!
早上起來就敲門,他就沒起床,搭了八個戲,到你這里就是摳像(摳圖),這個就是非常差勁的,我覺得這種所謂的流量明星,‘封殺’我是認為非常有必要的!”
說實話,張紀中做的很多事并不是那么“得人心”,畢竟一個關于炒作的人,太容易消耗自己在大眾心中的好人緣。
但這一次張紀中的發言,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贊成。
三、轉折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
娛樂圈中流量明星的存在也有著他存在的必然性,比如說,流量明星往往有著巨大的粉絲團體,這樣的團體很容易轉換成利益。
但是不要忘了,每一次對粉絲的利用,都是一次消耗。
粉絲們喜歡這位明星,是因為他自身具備的某種特質,或是因為他能給大家帶來一種“愉悅”。
如果只是因為粉絲們的喜愛,就過度地消耗他們的信任,那粉絲的熱情遲早有被耗盡的一天。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關系都是對等的:我把你當作偶像,你用心呵護我的時候我是你的粉絲,但你把我當成“韭菜”,我就會變得“辛辣”。
最初,制片方認為使用流量明星能帶來比片酬更高的收益,所以那些“小鮮肉”們心安理得拿著天價片酬。
可是,那些被傷過的粉絲們慢慢變得聰明了,沒有人會一直為“爛片”買單。
從《上海堡壘》中就能看出,小鮮肉們不是那么“吃香”了。
這時候,一切都會慢慢恢復。
從最近的節目中我們也發現了,央視停辦幾年的《主持人大賽》重新開播,一下子就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這說明,專業和用心重新變成了“剛需”。
在這種情況下,“小鮮肉”該何去何從呢?
無他,只有用心打磨自己的演技,人必自重而后他重,你只有讓自己變得重要,別人才會認為你重要。
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家加大了對于我國藝術的支持力度,為行業我國藝術表演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藝術表演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頒布部門 | 政策 | 概述 |
2019年3月7日 |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 關于進一步規范涉外營業性演出審批工作的通知 | 外營業性演出審批工作事關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政策性和專業性強,敏感度高。近期,部分省(區、市)將涉外營業性演出審批權限下放到基層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或者調整到其他綜合審批部門,出現審批把關不嚴、尺度不一等問題,有的地方甚至發生境外演出團體和個人違規入境演出。為進一步規范涉外營業性演出審批工 |
2019年3月14日 | 文化和旅游部 | 關于印發《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 為著力推進旅游演藝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旅游演藝作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重要載體的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
2019年11月6日 | 文化和旅游部 | 關于印發《游戲游藝設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 了加強游戲游藝設備管理,規范娛樂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我部制定了《游戲游藝設備管理辦法 |
2019年10月30日 |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 | 關于印發《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指引》的通知 |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政務公開效能,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基層政務公開工作的有關部署,結合試點地區的探索實踐情況,研究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指引》,明確了文化、文物領域基層政務公開工作的機制、流程、方式、監督評估等相關規范及要求。 |
2019年7月12日 | 文化和旅游部 | 關于印發《曲藝傳承發展計劃》的通知 |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推動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曲藝傳承發展計劃》。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中國共有藝術表演從業人員41.23萬人;2019年中國共有藝術表演從業人員41.23萬人,同比減少0.42萬人。
2014-2019年中國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情況及增長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智研咨詢整理
藝術表演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經濟、技術和社會三維特征,并由此形成集群化與規模化、繼承與革新相結合、數字化與網絡化、多樣化與受眾群擴大化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倡導文化強國的當今中國,表演藝術行業應順應發展趨勢,提升競爭力,在不斷發揚民族特色的同時,大步邁向國際大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