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實際上是中國人的叫法,嚴格來說,它應該叫《財富》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排行榜,是由美國《財富》雜志每年評選的企業排名。由于美國《財富》雜志在這一領域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反映在世界500強排名上,上榜的美國企業數量長期占據榜首位置。以美國企業最為強勢的2006年為例,這一年上榜的美國企業數量達到170家,占世界500強總數的34%。而這一年美國GDP約占全球的26.8%。中國大陸上榜的企業數量為19家,占世界500強總數的3.8%,這一年中國GDP約占全球的5.3%。
那么具體到產業當中,也就是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同樣也可以看出美國的領先優勢。在半導體工業領域,英特爾公司是當之無愧的產業龍頭;最大的證券公司是摩根士丹利;最大的兩家制藥公司是輝瑞,強生;航空航天領域,波音公司優勢明顯;最大的銀行是美國花旗銀行;最大的軟件公司是微軟;通用汽車當時還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在煉油領域,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第一。
而這一年中國上榜的20家企業,全部都是國有企業,此時還沒有一家民營企業能躋身世界500強。具體到各個行業及產業,只有一家龍頭企業是來自中國,這就是國家電網,當年世界500強排名第32位。那么到了2019年,情況出現了逆轉,中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500強第一大國(包括香港和臺灣),如果不包括港臺地區,世界500強企業也達到119家,約占總數的23.8%。從3.8%到23.8%,短短十幾年時間,中國企業整體數量就已經超過美國,成長速度驚人,而中國GDP在全球的比重僅僅是16.3%。
那么美國的情況如何?美國有121家企業上榜,占500強總數的24.2%。而美國GDP目前約占全球的24.4%,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基本吻合。從2006年的34%到如今的24.4%,美國500強企業總數下降了10個百分點,具體到各個行業:半導體工業,英特爾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雄風,市值已經低于臺積電,營業收入被三星電子趕超;航空航天領域,波音公司已經一蹶不振,短期內難以扭轉被動局面;通用汽車也已經失去領先地位,德國大眾已經取而代之;在銀行方面,美國企業早已讓位給中國;在煉油領域,埃克森美孚也已經被中國石化,荷蘭殼牌,沙特阿美等超越,目前美國能領先的主要領域僅剩證券,軟件,和制藥。
相比之下,中國已經在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領先,除了國家電網,在銀行方面,中國工商銀行排名第一;煉油領域,中國石化將美國企業甩在身后;在通訊設備領域,華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從行業龍頭的數量來看,中國已經與美國不相上下。2019年,中國500強企業數量全面趕超美國,那么GDP超過美國還會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