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長在查詢考生成績時,一定要有辨別真偽的意識,通過學校或教育部門官方指定的查詢方式或查分網址查詢成績。
2020年高考已結束,多個省份今日已公布分數線、開通分數查詢。7月23日教育部提醒,這個時段是各類涉高考招生詐騙的高發期,廣大考生及家長警惕“花錢進名校”“內部有指標”“提前發獎學金”等招錄陷阱,謹防上當受騙。
查分短信有“木馬”,“釣魚”網站有后門
考后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高考分數。一些不法分子會抓住這個心理,試圖通過偽造查分“釣魚”網站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手機短信,入侵考生電腦或手機。一旦得手,便會盜取考生的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資料,進而盜取網絡支付賬號實施詐騙。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長在查詢考生成績時,一定要有辨別真偽的意識,通過學校或教育部門官方指定的查詢方式或查分網址查詢成績,切記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短信里來歷不明的鏈接。
“內部有關系,花錢就能錄”
據悉,不法分子盜取考生信息后,利用考生和家長低分高錄的僥幸心理,通過“偽基站”發送低分也能提前錄取的詐騙短信,或者打著招生機構“有內部關系”的幌子以花錢錄取為由實施詐騙。
教育部指出,以往“內部招生”“特殊指標”“補錄”等騙局常常出現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特殊指標或補錄名額。近些年,有騙子在考前就用各種借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錄取系統有嚴密的全國統一的認證加密體系和監督機制。所謂花錢能上好大學、好專業,分數不夠也能上大學的都是騙人的伎倆。考生和家長要從正規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收到來歷不明的通知書要仔細甄別,切勿輕信。
“黑客能改分,交錢能包過”
記者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想順利通過考試的心理,通過散布“考試未過,可內部操作”“內部加分”“交錢包過”等詐騙信息,聲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改分,騙取事主轉賬。
教育部表示,此類自稱可修改高考分數的純屬騙局。高考網上閱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聯網,而是采用內網閱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網上閱卷科目首先在保密場所進行集中掃描,再通過專線傳送到有關評卷點,全程實行“無死角”監管,因此切勿相信黑客改分騙局。
志愿填報找“專家”,小心受騙被誤導
近年來,“大數據預測錄取概率”“專家一對一咨詢”等高考填報志愿服務火了起來。一些培訓機構、咨詢公司、個人等冒用教育部門、招考機構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愿填報現場咨詢、輔導活動,或仿冒官方網站開展網上咨詢、輔導,號稱專家指導,包準包錄,令考生和家長遭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教育部提示,考生參加志愿填報指導咨詢活動一定要認清主辦機構。對于社會上各類咨詢機構舉辦的收費性質的志愿填報咨詢活動要提高警惕,一些高價服務收費的APP、網站或咨詢機構存在不規范和安全風險等問題。
特別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各地招生考試機構、招生高校舉辦的現場或網上咨詢活動都是免費的,要認準他們的官方網站,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的為準,避免上當受騙。
“野雞大學”花樣多,辨清真偽莫上當
教育部稱,“野雞大學”也稱“虛假大學”“學店”,其以謀利為目的,通常采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亂發文憑。這些學校都是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偽造售賣虛假學歷文憑證書、涉嫌非法招生或網絡詐騙的虛假大學。
教育部指出,通常“野雞大學”會通過各種虛假宣傳、偽造招生辦學資格、偽造招生宣傳材料、謊稱國家承認學歷等伎倆,誘惑考生和考生家長報考。目前,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官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網進行查詢核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