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位于新塘鎮瓜嶺村的古德農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園區南面一排排整齊的溫室大棚。掀開門簾進去,近1米高的黃瓜藤沿著一根根白色細線往上攀爬,藤上成串的水果黃瓜長勢喜人,呈現出蓬勃的生機。
“這是我們從荷蘭引進的離地栽培技術,不受土壤制約,又能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增加產量,保證品質,而且采摘方便。”大棚內,園區主人白鳳杰一邊仔細查看黃瓜的生長情況,一邊介紹道,“這批黃瓜預計再過幾天就可以采摘了,一個棚收成2.5萬斤不成問題。”
據了解,古德農創園項目由廣州市愛地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是以“荷蘭+臺灣”農業技術為核心,以休閑旅游為依托,集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科普教育、特色美食及親子娛樂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項目共規劃建設三期,目前首期800畝已基本建成,其中包括現代農業溫室、集散廣場、臨時休閑區等內容。項目以打造“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的全國性示范性農業產業園”和“都市田園創意休閑農業旅游區”為目標,助力鄉村振興。
這個雄心勃勃的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創辦者白鳳杰女士是一位東北人,從事保險工作多年的她,開始并沒有任何農業種植的經驗,建設農創園的初衷僅僅是為了讓家人吃上綠色食品。“近年來網上不斷出現農藥殘留等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報道,于是便開始有了讓家人和親朋吃上自己種的菜的想法。”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白鳳杰跟隨朋友來到瓜嶺村,環境優美的古村落和淳樸的民風讓她流連忘返。幾經思考,她決定在這里發展她的農業事業。
新塘鎮一直是增城區的工業重鎮,大規模的農業種植基地還不多見。“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擔心過當地的土壤會影響農作物的品質。后來,我們引進了荷蘭的離地栽培種植技術,讓農作物種植可以不受土壤環境好壞的制約。”據白鳳杰介紹,離地栽培方法是采用無土栽培(或基質栽培)的方式進行種植,園區通過引進互聯網技術,現在更是實現了灌溉、溫度等的智能化管理。相比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離地栽培種植能有效提高蔬果的產量以及品質,比如一畝水果黃瓜的產量是傳統種植的三倍。
在白鳳杰的努力下,如今,古德農創園已經種有水果黃瓜、小番茄、西瓜等十多種蔬果,并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農創園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白鳳杰告訴記者,園區自建設以來,新塘鎮以及瓜嶺村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對園區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包括配套建設園區道路、綠道、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和污水管網系統等。
“原本我們預計今年年初正式對外開放,但受疫情影響只好延遲了。”據白鳳杰介紹,目前園區正在加緊推進二期工程建設,包括主入口功能區、國學教育區、文化體驗區、教育體驗區建設和拓展活動區域建設等。項目建成后,預計園區游客流量達到500人次/天,將帶動村里的房屋出租、民宿建設,為村民增加了收入,有效提升該村經濟效益,提高村民就業率,同時,通過園區的科普和教育培訓功能,還能向村民和種植戶傳授健康無害種植知識,推廣無毒無公害蔬果。
據瓜嶺村村委干部介紹,近年來,瓜嶺村堅持以規劃引領建設,先后完成了村莊規劃、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研究的編制,進一步明確了瓜嶺村文化歷史和鄉村旅游的建設發展定位。“古德農創園項目的建設,不僅能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更能帶動瓜嶺村古村落文化旅游的發展,為瓜嶺村的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他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