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啟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展覽“3D AI家園”展示了全球150多家參展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探索和研發成果。抗疫話題同樣引發全球企業關注,紛紛展示了他們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在防疫、抗疫領域的思考。
AI+醫療展區的“鎮館之寶”正是以抗疫為主題——來自達闥科技的“智能方艙醫院”。展位的一段視頻再現了今年3月8日武漢方艙醫院剛運行的場景: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各司其職,有的帶領醫護人員和患者做簡單的運動;有的敬業地對方艙醫院進行消毒……原來,整個“智能方艙醫院”共有醫護助理、清潔、巡檢、測溫等30多款智能機器人。據達闥科技介紹,“智能方艙醫院”還能升級,其發展思路是通過部署機器人助力醫護,再通過物聯網設備整合數據,最后基于指揮艙,實現方艙醫院內的智慧防控一體化。
在AI+基礎技術展區,云計算服務商優刻得的“智能防疫一體機”已經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武漢市港務局、武漢漢陽派出所等落地應用。這款產品帶有人臉識別測溫平板,通過高清攝像頭,即使在監測對象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仍能成功識別人臉。同時,一體機采用高度集成化設計,集測溫、消毒、人臉識別等多種功能于一體。
AI+教育展區的“鎮館之寶”優必選Walker機器人堪稱現實版的“大白”(迪士尼動畫中智能機器人)。這款仿人服務機器人具有主動避障、自平衡等功能,可以在復雜的地形中自主行走;還能通過語音識別、目標識別等功能,與家庭成員互動。不過,別以為它只能應用在教育領域,因為作為中國第一款可商業化落地的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只要通過后臺設計,Walker就能成為醫護好助手,幫助照料病人。
2013-2019年,AI+教育領域共發生274筆投融資事件,總融資額達145億。從融資增速上來看,融資事件數復合增速達34%,融資總額增速達57%,資本一度狂熱,其中K12與教育信息化領域的融資規模領跑其他細分賽道,期間各自總共融資78億與20億,分別占整體融資額的53.5%和13.6%。
2013年-2019年中國AI+教育融資情況
中國AI+教育的細分領域累計融資情況
服務提升需求驅動校外在線產品AI化,效率提升需求驅動校內信息系統AI化,校外AI技術的市場滲透率小于校內。從目前AI+教育的實際應用來看,AI產品的工具化與功能化屬性較重,校外產品商業化價值的驅動因素仍為優質教育資源(師資、內容),AI在教學上的價值尚未被家長普遍認可,直接付費意愿不強。校內信息系統在政府政策主導下,財政預算驅動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與升級,泛AI產品應用場景豐富,整體滲透率較高。
2018-2022年中國AI+教育行業的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業內人士表示,評判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的重要依據是能否落地應用、能否回應社會關切。此次云展覽上的展品,雖然不同企業的研究方向有差異,但無不致力于“技術讓生活更美好”,積極利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


2025-2031年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公共服務機器人軟件與操作系統及下游應用場景市場需求潛力分析,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供應鏈代表性企業案例分析,中國公共服務機器人行業投資前景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