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阿里巴巴大漲3.46%,市值突破5萬億港元,超越騰訊市值49591.31億港元,重返中國市值第一大公司。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股價為49877.19億港元,騰訊股價為49304.65億港元,阿里仍然占據互聯網市值第一的寶座。
而在前幾天,6月29日,騰訊以4.64萬億港元超過阿里巴巴的4.48萬億港元榮獲中概股市值第一的殊榮。作為中國互聯網界的兩大龍頭,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市值都在創新高,中概股市值第一的位置也是由他們輪番來坐,其他互聯網巨頭還是望成莫及。
在互聯網行業,阿里與騰訊股價表現屢屢被拿來比較,為何中概股市值第一之爭一直會持續上演?阿里與騰訊之間的中概股市值第一之爭恐將會持續,隨著兩家巨頭都在B端發力,未來阿里巴巴與騰訊誰又能邁入萬億美元市值的大門?
阿里與騰訊輪番登頂市值第一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市值是資本和公司分析的風向標,股價的變動就很客觀的表現出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阿里巴巴跟騰訊股價表現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這兩家巨頭的股價代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騰訊股價震蕩上漲,年內漲幅近30%。若從3月算起,其股價則從不到330港元上漲到現在的516港元,漲幅達到了驚人的56%。今年阿里巴巴股價表現較平靜,股價漲幅不到5%。鑒于今年迄今一些主要股指仍為負值,這仍是一個穩健的表現,但這個漲幅肯定不是多頭年初希望的結果。
阿里和騰訊股價漲幅有所差異,或許還是受到上個季度財報業績影響。一季度國內爆發疫情,阿里跟騰訊的財報業績成績單表現不一。
一季報阿里巴巴營收1143億元,同比增長22%,超出市場預期的1070.38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為223億元,同比增長11%。雖說都保持一定同比增長,但這個表現較之前幾個季度還是下滑不少。
財報顯示,騰訊上季度營業收入為1080億元,同比增長26%;凈利潤為270.79億元,同比增長29%,均超過市場預期。
很顯然,從上個季度的財報業績表現來看,騰訊在營收跟凈利潤上的表現都優于阿里。阿里核心業務電商在一季度受到疫情的沖擊較大,而疫情期間,用戶居家時間更長,這有利于騰訊的在線游戲業務表現,順勢也帶動了騰訊業績表現。
不過幸運的是,疫情在國內情況好轉,阿里的電商業務也迅速恢復,上半年的618購物節也有望帶動阿里的電商業務表現。從近期兩家公司的股價表現圖來看,其走勢都還挺樂觀,不少分析師也是看好這兩家公司,這也是為何阿里跟騰訊會輪番上演登頂中概股市值第一的位置。
在電商跟社交領域,阿里與騰訊各自占據絕對性的市場份額,這也是穩固他們股價表現的重要原因。回顧這幾年阿里跟騰訊的市值表現來看,雙方很少會長時間在市值上拉開差距,在未來還是會持續相互博弈的狀態。
盡管處在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頂端位置,阿里跟騰訊也并非高處不勝寒,細看這兩家公司發展,在高市值背后都藏有一些隱患。
競爭焦灼之下 阿里與騰訊都有難言的焦慮
在互聯網行業,盡管外界常常會把阿里跟騰訊拿出來作比較,但兩家公司還是很少會出現正面撕逼的情況。阿里巴巴與騰訊所處賽道一個是電商,一個是社交,雖說并不算是正面競爭對手,但通過這兩個巨頭的生態布局來看,其在很多領域其實是處于不對稱的競爭。
可以說在核心業務之外,阿里巴巴與騰訊競爭愈演愈烈。
阿里巴巴核心業務包括:中國零售商業、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中國批發商業、跨境及全球批發商業、物流服務、生活服務等。天貓、淘寶、菜鳥網絡、餓了么、飛豬等分屬其中的不同類目下。三大板塊包括: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
而騰訊核心業務包括:網絡/手機游戲、社區增值服務及應用、網絡廣告、其他分部主要包括支付相關服務、云服務及其他服務等。三大板塊包括:云服務、網絡游戲、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
對比阿里跟騰訊的業務來看,其在云計算、娛樂業務上是處于正面競爭。近兩年,阿里跟騰訊都有在B端市場上重點發力,根據兩家公司在上個季度披露的財報業績來看,都有公布其在B端業務上的一些數據。在TOB業務上,兩家公司都在發力,阿里云對標騰訊云,但阿里巴巴在B端市場的發展要遙遙領先與騰訊。
占騰訊總收入25%的金融科技及云服務等業務增速放緩,同比增速僅為22%,而2019年同期增長速度為44%,上季度騰訊并未單獨披露云服務業務的收入數據。3月8日,騰訊披露的2019年報顯示,騰訊云2019年全年營收超過170億元,增速87%,占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總收入的約17%。
在上個季度,阿里的阿里云營收達122億元,同比增長58%,環比大幅增長,單季度收入連續第二個季度突破百億大關。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共云服務市場報告顯示,阿里云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環比上漲至46.4%。同期,騰訊云市場份額18%,百度云份額8.8%。在亞太區中,阿里云在亞太市場中也位居第一。
盡管阿里在云計算領域的發展要領先騰訊,但在電商跟外賣領域,騰訊持股的京東、拼多多、美團都是阿里巴巴直接競爭對手。以拼多多為例,雖說其目前體量不如淘寶京東,但也是年交易額突破1萬億,用戶量更是達到6.3億,遠遠超越京東,直逼淘寶6.8億。
拼多多的下沉市場在往五環以內擴張,京東的物流在疫情期間凸顯其優勢,美團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份額過半,餓了么曾經與美團平分秋色,然而被阿里收購了2年之后,美團已經遙遙領先于餓了么。這三家公司把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團團包圍。
2020年Q1主流外賣平臺交易額占比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雖說阿里跟騰訊的核心業務避開正面交鋒,但也看到兩家公司在其他領域的競爭并沒有弱化,甚至在其他業務上競爭的火藥味在加劇。這兩個巨頭除了要面對競爭之外,其他外部力量的崛起也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焦慮,這種焦慮帶來的競爭壓力或許也將會影響到兩家公司的股價表現。
阿里焦慮流量
在電商領域,阿里能夠處于絕對性的地位,在于他把握了B端的商戶和電商的基礎設施,在這兩個領域樹立足夠高的護城河。然而隨著像物流之類基礎設施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阿里在這方面的優勢并不夠凸顯。對于阿里來說,要想一直鞏固電商優勢,流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幾年,阿里主推的新零售策略也是想挖掘線下流量增長。所以,競爭的核心從后端流量變現,變成了獲取流量本身。
而在用戶流量獲取方面,阿里一直以來缺乏C端的基因,在社交、搜索、短視頻這樣的流量平臺都沒有成功推出自己的平臺。這就導致他只能在外部靠收購或者投資來獲取流量,入股微博跟小紅書就是有這樣的目的。如今隨著短視頻的崛起,抖音跟快手也覬覦電商直播紅利,這對于阿里來說也是一個較大的威脅。
騰訊焦慮字節跳動崛起
在競爭層面,騰訊目前的焦慮或許是來自于字節跳動,隨著他的快速崛起,騰訊攔都攔不住。目前字節跳動已擁有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這樣的爆款產品。在國內,抖音日活躍用戶突破4億,占據年輕用戶時長越來越多。
尤其是字節跳動已經站上了短視頻的高地,直接把眼光越過騰訊放向了世界。今年上半年度,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的下載量達6.26億次,位列全球第一。同期,其在蘋果和谷歌系統內產生的收入為4.21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除了短視頻之外,字節跳動也野心滿滿成立游戲部門,將與騰訊的腹地展開正面競爭。去年3月,字節跳動旗下負責游戲業務的全資孫公司北京朝夕光年與三七互娛達成協議,將收購后者子公司上海墨鹍100%股權,這被視為字節跳動在游戲領域的重要一步。根據這幾個層面來看,騰訊面對字節跳動的來勢洶洶還是有不少隱患。
根據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發展來看,盡管各自基本面還是足夠穩,還能給投資者帶來不小的增長空間,但面臨的問題也是影響他們的絆腳石。未來要想拉開與對方的差距,阿里巴巴與騰訊都很迫切需要打開新的增長點,云計算是否能夠擔起重任?
阿里與騰訊 誰更快踏入萬億美元市值大門?
對于阿里跟騰訊來說,目前的野心也許不只是局限在國內,未來市值突破更大的門檻才是最關鍵的。迄今為止,美股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僅有四家:蘋果、亞馬遜、微軟和Alphabet。四家公司中,亞馬遜的主營業務是電商,微軟主要依靠提供系統軟件與軟件服務營收獲利,Alphabet重在互聯網業務,蘋果主要營收來自硬件。
其中云計算不僅成為亞馬遜、微軟財報業績里的重要營收部分,也成為吸引投資者加持重要原因,這也順利讓亞馬遜跟微軟的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截至目前,亞馬遜市值為1.52萬億美元,微軟市值為1.60萬億美元。對于騰訊跟阿里來說,其實他們也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40億美元,預計在2020年底將會增加至2461億美元,在2019年-2023年之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8%。云計算作為新基建底座中的重要一員備受關注,成為各大巨頭從To C到To B搶占互聯網下半場的關鍵賽道之一,阿里巴巴與騰訊也在發力云計算。
2018-2020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市值表現來看,阿里巴巴跟騰訊還是有機會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門的潛力。但未來要想市值突破萬億美元,阿里巴巴跟騰訊都很迫切的需要盡快找到第二增長曲線。目前,根據阿里巴巴跟騰訊的業績來看,云計算被寄予厚望。只是未來誰能在云計算業務上實現更大增長突破,在B端市場搶占制高點或許是刺激其股價上漲的最大動力。



